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09-02-13
楓葉紅,銀杏黃,雪松蒼翠,梧桐多姿,秦淮河波光漣漪,紫金山身軀挺拔。在迷人的金秋,南京——這座既有古老悠久的歷史,又具現代文明的經濟都市,迎來了第六屆全國農藥交流會暨農化產品展覽會.
2006年是國家“十一五”規劃啟動的關鍵之年,“自主創新”是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的核心內容和重點,因此,第六屆全國農藥交流會暨農化產品展覽會的會議主題是:全面創新,環境友好,持續發展。大會也是圍繞著這個中心主題而展開各項活動。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積極發揮政府與企業間的紐帶與橋梁作用,特別邀請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名譽會長譚竹洲以及國家發改委工業司、國家發改委運行局、農業部農藥檢定所、國家環保局環評中心、科技部高新司、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江蘇省經貿委等國家各部委的領導就農藥行業的管理和農藥行業的發展作了精辟發言;還特別邀請農藥界的資深專家、學者對全球農藥市場的展望,國內新農藥創制和全球新農藥的研究進展等方面作了專題報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譚竹洲名譽會長在百忙之中親臨會議現場,回顧總結了“十五”期間農藥行業所取得的巨大進展,并充分肯定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在協助政府加強行業管理,推進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解決會員與行業生產經營的困難、維護會員和行業合法權益、交流傳遞國內外農藥技術市場信息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充分發揮了橋梁和紐帶作用。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材料處張新民處長、中國工程院張高勇院士、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楊光亮高工、中科院上海有機所呂龍副所長等從國家農藥科技發展導向、農藥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以及創新成果產業化等方面深刻地闡述了農藥生產企業和科研單位如何有機地結合,共同為中國農藥工業的發展譜寫新的篇章。隨著農藥產業的迅速發展,由此而帶來的一些環保、安全上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國家加大了對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的監管力度,并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來規范農藥行業的生產,為了有效地指導農藥企業的生產,減少盲目投資,國家環保局環評中心周學雙處長、國家環保局南京環科所周軍英研究員、華中師范大學賀紅武教授等也就農藥建設項目環境評價若干問題、推廣綠色工藝、實現清潔生產等內容作了詳細介紹。
自從中國加入WTO后,國際化進程的步伐日趨加快,中國農藥產品的出口大幅度增加,如何能夠更有效地登陸國際市場,這對于中國農藥工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此,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特別開設首屆中國農藥采購與服務國際論壇,邀請來自先正達(中國)公司、銷售額占全球市場份額15%~20%的美國最大的農藥經銷商Helena公司、南美洲農化協會ALINA以及臺北市植物保護商業同業公會的相關專家就國際農藥市場的現狀和發展趨勢以及中國農藥工業如何進入全球中高端市場等做了精辟的闡述和分析。同時,還編輯出版《中國農藥》英文版和《首屆中國農藥與服務國際論壇報告集》中英文對照版,為世界了解中國農藥工業全景打開一扇窗口,成為聯系中國與世界的橋梁和紐帶,成為全球農藥工業發展的信息交流平臺。在14日的分會場上,另外還設有技術交流論壇和海峽兩岸農藥商貿座談·交流論壇,與會代表們根據自己的需要選聽相關的專題報告:創制品種的詳細介紹,科研成果的發布,農藥合成及中間體技術,各種農藥劑型專論,單品種的技術、市場研討等,與會代表認為本次農藥交流會是農藥工業領域里極為豐富的信息大餐,每一位與會者都獲益匪淺,同時在為企業制定2007年的經營決策以及未來幾年的發展戰略提供了具有較高參考價值的信息。
本次展覽會是國內重點骨干企業的實力大展示,是國內農藥精品的大薈萃,是從業人員智慧的結晶和行業快速發展的縮影。所有參展企業都是三證齊全、在國內資信較高、質量有保障、遵循ISO相關系列規則、遵循HSE理念的企業。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希望通過本次會議可以為中國的農藥企業提供更多更新的信息,為農藥企業的發展創造一個更大、更廣闊的平臺,吸引外國公司加大在華投資的力度,推進其全球供應鏈戰略的實施,加大與中國農藥企業的合作,擴大在中國地區的采購業務;同時進一步加強和國外相關協會、國際公司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中國農藥工業行業提升水平和實力奠定基礎。國內的農藥企業也紛紛熱情投入,積極參展:新安化工、江山股份、揚農股份、蘇化集團、紅太陽等十多家實力雄厚、產品優良的國內上市公司,克勝、常隆等一大批快速發展的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碩果累累的科研院所,先正達、拜耳、杜邦等國際跨國公司,港澳臺資企業,新加坡、印度等國外公司在面積為15000平方米的展館里,共計約300多家參展農藥企業,40多家媒體,80多家包裝、制劑、中間體及設備企業充分展示了可供國內外客戶任意挑選的200多個農藥原藥品種、自主創制的多個農藥新品種以及與農藥相關的機械設備、包裝材料等產品。吸引參觀客商15000余人,其中來自美國、哥斯達黎加、印度、新加坡、泰國、越南、土耳其等15個國家及港、澳、臺地區的客商500余人。
本次展會的另一亮點是隆重推出了榮獲“中國名牌”的農藥產品和企業和“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舉行了“農藥誠信經營十佳單位”和農藥行業“神農獎”的頒獎儀式。本次活動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發揮了指導農藥生產企業選擇銷售渠道以及倡導誠信經營的巨大作用,為在未來兩年內建設農藥流通領域誠信建設體系,實現農資市場主體信用分類管理制度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充分顯示了與企業密切相關聯的凝聚力,遵循高標準、高層次以及專業性強的辦會宗旨,將2006“第六屆全國農藥交流會暨農化產品展覽會”打造成為全國從事農藥生產、銷售和新產品推廣的風向標和國際商貿洽談的大舞臺!
由中國農藥工業協會主辦的“中國農藥產業園區環境保護建設首次研討會”于2006年9月26日在北京召開。應邀出席會議的有:國家發改委工業司張文明處長,國家環境保護局環評司梁鵬處長,江蘇省環保廳、山東省環保廳、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中國石油化工規劃院、上海化工研究院等地方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環境規劃、環評編制單位,江蘇洋口中國農藥工業園區,山東渤海農藥工業園區及相關企業和專家,共三十多人。
會議由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理事長羅海章主持。首先羅理事長向到會代表介紹了中國農藥工業的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為貫徹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和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根據中國農藥行業小而分散的特點、企業長期存在的污染物治理問題得不到有效治理的現狀,迫于環境壓力農藥行業正面臨著行業布局調整的艱巨任務。在此形勢下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從2004年起著手中國農藥工業園區建設的籌建工作。先后得到了江蘇洋口化工開發區和山東渤海化工開發區的響應。
羅理事長說,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是功在當代、惠及子孫的偉大事業和宏偉工程,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具體行動,是積極應對加入世貿組織的重要舉措,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現代化邁進的必然要求。
國家近年出臺一系列措施,加大城鄉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力度,鞏固工業污染源治理成果,依法關閉、搬遷一些污染嚴重的企業。在所有企業推行污染物全面達標排放,對不能實現穩定達標排放的企業堅決實行停產整頓。對一些重點行業實行合理布局,嚴格控制新增污染源。對新建、改建、擴建項目要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禁止轉移或引進重污染項目,嚴格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的全過程監督管理,做到增產不增污或增產減污的環境治理目標。
我們農藥行業要堅定地走發展循環經濟之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確立生態環境優先的理念,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重在建設、綜合治理”的方針,努力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在建設中優化生態環境。堅決摒棄以犧牲環境、破壞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探索“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再生產品”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追求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廢棄物最小化,做到物盡其用。鼓勵發展循環經濟,逐步建立和完善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機制和體制,從企業產品生產小循環開始,向區域經濟包括工業區、化工開發區發展,從而實現整個社會的大循環。
加快推進清潔生產。認真貫徹《清潔生產促進法》,依靠科技進步改造傳統產業,加快淘汰落后工藝、設備和生產能力,實現資源、能源的高效利用。改變污染源末端治理為生產全過程控制,從產品設計、工藝技術、原輔材料和能源的選用,到設備的制造、安裝、運行、維護、報廢等生產和服務的各個環節,努力降低物耗、能耗,切實控制污染物的產生,努力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相統一。國家要求在“十一五”期間,完成重點工業污染企業的統一規劃,集中在工業園區實現清潔生產,將工業園區建成清潔生產基地。
在集中的工業園區強化環境保護標準化建設。嚴格執行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積極引導開發區開展IS014000環境管理體系、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羅理事長認為中國農藥工業園區的建設,要有利于農藥行業的“三廢”綜合處理,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和技術的提升,有利于行業配套實現循環經濟
目標,有利于政府的監管,有利于產業的整合重組。這五個“有利于”全面闡述了籌建中國農藥工業園區建設的重要意義。
會上,國家環境保護局環評司梁鵬處長還就全國環境形勢作了介紹。他說,針對農藥原藥行業“三廢”排放和處理的現狀、原藥生產企業分散的情況,任何一個企業要單獨處理是十分困難的,污染物處理運行成本與企業經濟規模相比也是難以承受的,因此農藥原藥生產企業相對集中無論是對企業或國家的環境保護都是十分必要的,這也是在“十一五”期間的一項重要環境政策。接著他對農藥工業園區的建設提出一些要求:一是農藥工業園區要搞一個與園區功能相適應的中長期的發展規劃(包括“十一五”、“十二五”)。二是園區要建設一個與規劃、功能相匹配的處理污水和固體廢棄物的污水處理廠和焚燒裝置。三是建立對進入園區的企業突發安全事故污染的三級(生產裝置、進園項目、整個園區)防范措施及管理規范。四是提高農藥工業園區的準入門檻(環境保護投資不得低于總投資的15%)。五是對所有生產企業的污水實現在線監控。六是限制國家規定的高毒品種和高污染出口產品進入園區,加強對高污染中間體的控制。
最后梁鵬處長說,國家為了加強對環境污染的處罰,對于法律依據和處罰力度,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司法解釋,對造成重大污染事故損失在30萬元以上的,要負刑事責任可以判刑。
國家發改委工業司張文明處長對農藥行業提出二點要求:一是要求農藥行業在向工業園區集中的過程中,必須要注重改變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二是加強企業的產品結構調整。同時還透露國家將從兩個方面對農藥的產業政策進行調整:一是國家不再受理新增的乳油制劑項目。二是繼續提高農藥行業的從業門檻。不斷增強企業的安全、環境保護的意識,不斷提高農藥行業的整體素質和競爭能力。其他到會代表從不同的角度發表意見和建議。大家一致認為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為適應當前形勢,不失時機地緊緊抓住機遇引導行業及時調整發展觀念,為企業為國家做了一件十分有前瞻性的工作,對推動中國農藥工業的健康發展將會產生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