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09-02-23
我國農藥產業分析與市場觀察
韓永奇
今年以來,隨著我國政府對農業支持力度的加大,農民收入提高,對農藥的需求也穩步增長,帶動了農藥行業的發展。今年上半年,在石化類產品中,農藥因利潤增長最快而引起關注。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農藥產量101.1萬噸,同比增長20.8%;產值653.5億元,同比增長44.7%;銷售額625.1億元,同比增長46.8%;1-5月農藥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21.5%。在產業規模、產值等擴大的基礎上,農藥產品質量也穩步提高,部分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如殺蟲劑吡蟲啉、溴氧菊酯,殺菌劑多菌靈、甲霜靈等。總之,當前農藥工業經濟運行質量進一步得到改善,保持了持續較快發展的良好局面。但未來我國農藥市場面臨著不斷變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不確定的因素。那么如何正確認識我國農藥市場?今后農藥市場走勢如何?
1 我國農藥產業發展現狀及特點
我國是一個現有農藥生產企業2600多家,能夠生產600多種農藥原藥的農藥生產大國,在世界農藥發展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今年以來,我國農業生產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農藥行業滿足了農業生產防治病蟲草害的需要,對于保證夏糧、秋糧豐收發揮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沒。2008年,農藥工業大力調整結構,努力提高質量,積極拓展服務,在上半年取得了產銷兩旺、效益增長的好成績,呈現出又好又快發展的態勢。我國農藥工業保持了穩定、持續、健康發展,從總體上表現如下特點:
一是農藥國內市場基本平穩,但供大于求,產銷矛盾突出。從總體上看,農藥生產供應較為充足,市場較為活躍,價格出現上升,但市場總量過大,供求矛盾仍然比較突出,市場供求區域性不平衡矛盾依然存在。從市場供應來看,國家惠農政策的逐步到位有力的拉動了我國農藥的增長。如免征農業稅、給予種糧、良種、農機及化肥農藥補貼等的實施到位,有效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他們對化肥農藥的投入逐步加大,上半年累計生產農藥原藥101萬噸,同比增長20.8%。 但農藥產業與市場的區域不平衡現象表現突出,每月農藥產量及增幅也有差異,上半年,3、4、5月連續三個月穩定增長,五月位于上半年的高峰。同時,從市場需求方面來看,供應大于需求。有專家聲稱,國內市場市場供應遠遠大于需求,同時需求結構發生改變,傳統制劑過剩,而一些高效低毒品種與新制劑供不應求。廣大農民對高效、低毒、無公害新品種農藥,特別是生物農藥的需求比重上升。
二是農藥價格整體呈現上升態勢。據統計,今年前5個月,與上年同期相比,石油和化工總體價格上升15.74%,原油上升34.07%,石油加工上升13.69%,甲醇上升40.5%,硫磺上升157.2%,硫酸上升37.0%,硫酸鉀上升37.8%,由于各種外部因素如物價上升和原料上升而導致成本上升,結果農藥產品銷售價格穩步上揚。今年上半年農藥上升4.88%。就農藥各品種和地區來說價格表現也不平衡,樂果、草甘膦、氧樂果、克百威、百菌清、溴氰菊酯、異丙威、乙酰甲胺磷、百草枯、三環唑價格上升,而敵百蟲、馬拉硫磷、乙草胺、辛硫磷、三唑磷、多菌靈、阿維菌素等略降,生物源農藥、撲虱靈、代森錳鋅等漲幅較小或基本持平。從浙江部分地市農藥市場來看,零售價格敵敵畏(80%液體)22元/公斤,百草枯(克無蹤20%水劑)34元/瓶,氧化樂果環19元/瓶,草甘膦52.5元/瓶,環比分別上升1.85%、3.03%、15.15%、23.53%,同比分別上升2.32%、2.94%、18.15%、25.05%。
三是農藥國際貿易競爭優勢明顯。我國不僅是世界上的農藥生產大國之一,同時也是農藥出口大國之一,中國農藥出口企業數量已經達到1000多家,其中農藥生產企業近300家,外貿企業近500家。并且我國已經連續多年出口大于進口,出口量和出口額年年有增。今年1-6月份農藥累計對外貿易量達到31.5萬噸,其中出口農藥28.8萬噸,價值12.1億美元;進口農藥2.7萬噸,價值1.7億美元。1~6月,農藥進口數量同比上升12.08%;用匯同比上升31.10%。我國農藥出口表現出明顯的季節特點,各個月份不太均衡,但差別不是太大。從上半年各月份統計數據,1月份、3月份出口量最大,分別占總出口量的17.4%、18.3%,以后出現小幅下降;同樣進口量也集中在1月、3月份,分別占上半年總出口量的20.0%、22.9%。總體上看,上半年農藥已經出現良好的國際貿易競爭優勢。農藥出口主要地區為北美、東南亞、南美、日本和中近東,出口貨源地主要是江蘇、浙江、山東、上海、湖北等省市。從出口企業的分布地區看,主要集中在江蘇、浙江、上海等東南沿海地區,而且從事農藥出口的生產企業數量明顯多于從事農藥出口的外貿公司數量。
四是農藥產業效績好于往年。根據國家統計局對限額以上783家企業統計,2008年上半年農藥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及經濟效益呈全面增長態勢,農藥行業整體利潤呈上升趨勢。據統計,2008年上半年我國農藥產量101萬噸,同比增長20.8%,產值653.5億元,同比增長44.7%。今年1~6月份,國內農藥企業累計出口農藥28.8萬噸,價值12.1億美元。出口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6.4%,而出口額卻增長了84.7%,農藥出口平均價格達到4187.1美元/噸,同比增長58.7%。
同時,根據主要上市農藥公司上半年報告看,這些企業利潤普增:江山股份上半年營業利潤相對去年同期增長354.01%,凈利潤增長408.92%;沙隆達于本年度7月9日提前發布公告,預計上半年凈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00%-450%;安徽華星股份第一季度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198.95%;新安江一季度營業收入相對去年同期增長118.3%,利潤總額增長269.16%,凈利潤比去年同期增長311.57%。主要是因為以下原因:第一,農藥品種結構也不斷改善,禁用替代進展順利。目前農藥品種結構趨于合理,從三大類品種結構來看,同比來看,殺蟲劑、殺菌劑在總產量中的比重不斷下降,而除草劑的比重逐漸上升,品種結構有了大幅度的改善。禁用前,甲胺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久效磷、磷胺等五個高毒殺蟲劑占殺蟲劑產量的20%,銷售額100多億。按國家計劃要求,這五個高毒有機磷殺蟲劑準時停止生產、銷售和在農業上使用,一些高效、安全、環保的取代品種,如吡蟲啉、阿維菌素、乙酰甲胺磷、三唑磷、毒死蜱、二嗪農、氟蟲腈等投入市場使用,為保證農業生產防治蟲害特別是水稻蟲害保證農業夏糧豐收做出了貢獻。目前,我國常年生產260個品種,3000多個制劑產品,農藥品種畝用量和毒性等逐漸下降,在總產量中,高效低殘留品種已占95%。通過狠抓品種結構調整,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第二,行業重視努力提高農藥產品質量,國家質檢總局組織對農藥產品質量進行國家監督抽查,共抽查河北、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江西、山東、河南、廣東、海南、云南等省市,總合格率提升,其中大中型生產企業的產品合格率達100%。 第三,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強化環境意識,綜合治理污染,加強環境保護,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這是農藥行業實施節能減排、降低物耗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國不少農藥企業認真貫徹《清潔生產促進法》和《環境影響評價法》,積極推進循環經濟,把生態工業、清潔生產、生態農業等措施綜合起來,大力推廣高效、環保型水性化制劑,限制乳油的產量,使其比例下降,既降低芳烴溶劑消耗,又保護生態環境,使資源得到最有效利用、污染物排放最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 我國農藥市場的未來走勢與前景展望
農藥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使用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農業的發展和病蟲害發生程度。我國農藥工業能否獲得大發展和農業關聯度極大。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80%,而農藥作為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在我國農業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農業的興旺,才會帶來農藥工業的繁榮。目前我國農業發展形勢很好,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在這樣的宏觀經濟形勢下,我國農藥市場的未來走向將會如何呢?
一是農藥市場發展的機會將會是:國家扶持農業政策的落實、農民種田積極性的提高,農民收入的增加,將進一步促進農藥市場的需求。今年以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發展農業的優惠政策,如免征農業稅、種糧補貼、良種補貼、購置大型農機補貼等,有效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種田的積極性,農業增長速度速度保持了4%以上的增長;夏糧總產增產,預計全國糧食總產量將增長6%。農民增收大幅度提高,為農藥工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市場基礎。專家測算,在今年增產的糧食中,有70%來自種植面積的增加,30%來源于化肥和農藥施用量的增加。隨著扶持農業政策的進一步落實,農作物種植面積的擴大,我國農村對農藥的需求將會進一步提高。今后,國家“三農”政策的還將陸續出臺,將對農藥需求構成長遠的利好。農藥工業是重要的支農產業,在農業病蟲草鼠防治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確保農業保產增產上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特別是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以來的20多年里,農藥工業對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面貌變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化學農藥的貢獻是舉世公認的,由于使用化學農藥有效地控制了農作物病蟲害蔓延,每年為我國挽回糧食產量損失5800萬噸、棉花150萬噸、油料230萬噸、蔬菜5000萬噸、水果600萬噸,據分析使用1元農藥,農業可獲收益6-10元。可見,化學農藥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植物保護手段。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當今,面對我國人增地減和病蟲不斷增加的趨勢,農藥行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將繼續承擔著艱巨的任務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是對未來我國農藥市場前景看好,市場需求增加,市場價格將出現明顯上升的趨勢,但區域不平衡矛盾將較為突出。對未來市場的總體預測為:下半年農藥產銷仍將保持良好態勢,預計全年農藥產量可達140萬~150萬噸,產銷率在95%以上。根據農業部門預報,今年病蟲害將嚴重或偏重發生,上半年農藥行業努力克服困難,多產多銷高效低毒安全的農藥產品,有力地保證了農業生產防治病蟲害的需要,奪得了第四年夏糧豐收。但農業部門預測,下半年病蟲害仍將嚴重發生,特別是水稻“兩遷”害蟲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發生早、蟲量大、面積廣、發生重,南方大部分稻區相繼嚴重發生,如福建暴發20年來最重的稻飛虱疫情,嚴重危害水稻生產;棉區棉鈴蟲呈偏重發生,黃河、長江流域和新疆棉區棉田二代棉鈴蟲落卵量偏高,中后期將嚴重發生,全國農技中心已發出緊急通知,要求認真做好棉鈴蟲防控工作。此外,水稻螟蟲、稻瘟病、草地螟、森林病蟲害等都偏重發生,全國南北方嚴重的水旱災嚴重引發病蟲害,總之下半年病蟲害防治任務十分繁重,農藥需要量會增加。根據相關預測,2008年我國農藥需求量將在30萬噸左右,其中殺蟲劑占46.7%、殺菌劑占23.5%、除草劑占26%,需求同比基本持平。總之,未來農藥市場總的發展趨勢是農藥供應總量增大,但需求增長有限,供過于求,競爭激烈的局面將會進一步加劇;由于全國各地農業發展的條件和生態環境差異很大,對農藥的需求表現各異,因此不同的區域,其農藥市場的供求也不相同。有專家預計,2008年,全國農藥需求量在1萬噸以上的品種包括敵敵畏、乙草胺、硫酸銅、殺蟲雙、草甘膦等。需求量在2-3萬噸的省份有黑龍江、山東、湖南、安徽4省。需求量在1-2萬噸的省份為廣東、云南、河南、湖北、江蘇、福建、河北、廣西、遼寧、浙江、江西。因此,區域農藥市場的容量將會出現變化,農藥企業要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營銷策略,去尋找和開拓自己的藍海。
三是未來我國農藥市場的發展方向將會是:高效、低毒或無毒、低殘留農藥將會在農藥市場走俏,市場前景非常廣闊。安全、高效、經濟和使用方便的農藥產品將成為市場的主流產品,綠色環保是未來農藥行業發展的要求未來幾年我國農業生產每年需要農藥均在30~35萬噸,今年下半年農藥產銷仍將保持良好態勢,預計全年農藥產量可達140萬~150萬噸,產銷率在95%(包括出口)以上。隨著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和高效低毒農藥的發展,結構調整將是未來幾年中國農藥工業發展的主線,其中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的產量比例調整為60:15:25。未來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及環境意識的提高,高毒有機磷殺蟲劑將逐步淡出市場,綠色農藥成為農民朋友的新寵,綠色經營成為企業經營的新觀念和新潮流。特別是取代甲胺磷等五種高毒殺蟲劑的高效安全殺蟲劑產品,將可滿足稻飛虱、稻縱卷葉螟、棉鈴蟲等蟲害防治的需要,打好“蟲口奪糧”、“蟲口奪棉”勝仗。農藥行業要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支農為己任,克服各種困難,多產優質高效農藥產品保證農業生產需要。農藥行業應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結構調整、節能減排上,以促進農藥工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四是未來我國農藥出口基本態勢將會是:國際農藥市場需求逐步由弱轉強,將會促進我國農藥的出口由降向升轉變。據國家質檢總局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農藥年產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農藥出口量約占農藥總產量的30%以上,我國農藥產品出口遍布世界153個國家和地區,絕大部分銷往歐盟市場。根據上半年統計數據,國內農藥表觀消費74.9萬噸,市場供應非常充裕,有大量的剩余產量需要推向國際市場。而2008年7月世行報告顯示,未來國際玉米、大豆價格將繼續上漲,這將有可能刺激巴西、北美、東南亞地區對農業投入品的增加。因此,國內企業應緊盯這些地區的農業政策以及氣候變化等因素,繼續開發出口市場。但要看到,由于受黃磷、硫磺、能源等價格上漲,農藥加工企業生產成本明顯增加,同時今年7月30日,財政部、國家工商總局聯合發文取消21種農藥產品的出口退稅,這將進一步降低國內農藥企業的競爭優勢,因此,農藥出口企業應考慮獲得國際貿易談判定價權,防止出現鉀肥、鐵礦等談判被動的局面。還應該看到,加上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農藥產品需求結構。如今年上半年我國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的出口比例有很大的變化。因此,必須結合國際市場情況,認真分析當前我國農藥工業產品外貿出口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發展潛力,趨利避害,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和抵御風險能力。當然,企業是農藥出口的主體,全面提升中國農藥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地位,關鍵在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要在國際舞臺上與“狼”共舞,就要樹立全球觀念、組建出口聯盟,建造我國農藥工業的“航母”。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大門的進一步放開,境外農藥進口商與國內農藥生產企業之間的直接聯系更為容易。在此背景下,政府應積極鼓勵生產企業進行兼并重組,使農藥企業、科研院所、進出口企業相互聯手,構成科工貿、產學研一體化的科技先導型的大型農藥集團,增強我國農藥的國際競爭力,建造我國農藥工業的“航母”。農藥企業自身也必須主動適應提高國際競爭力的要求,改變過去“大而全、小而全”的全過程經營方式,根據行業專業分工、相互協作的原則,集中力量發展自身具有核心競爭能力的環節,同時通過與具有互補性的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協作而大幅度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提高企業整體競爭能力,實現利潤最大化。同時,通過生產結構的調整,促進農藥工業由小規模、分散化的經營向專業化、高起點、大批量的集約化生產方式轉變,提高行業集中度和整體的競爭實力,在我國農藥企業間培養出團體合作精神,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進行互補,形成一支集中對外的高效率的團隊,聯合生產、聯合建立境外農藥銷售網絡、聯合提供售后服務網絡、聯合創建農藥品牌,提升我國農藥企業和農藥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農藥企業同時也要努力克服和消化通脹引起的成本升高、人民幣持續升值、出口退稅取消和增加“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目錄”的影響,創建中國名牌,努力擴大國產農藥出口,占領國際農藥市場。預計2008年全年國產農藥出口數量和金額將分別增長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