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09-05-19
化學除草因省工省時、除草效率高而深受廣大農民的青睞,化學除草面積逐年擴大。隨著化學除草劑在各類農作物田廣泛推廣應用,有效地控制了農田雜草的發生與危害,實現了農作物的增產。同時,也大大減輕了廣大農民的田間勞動強度,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解放了勞動力,為農業的增收提供了保障。在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三大類農藥中,除草劑因種類和品種多,使用技術要求嚴格,往往由于其使用不當等諸多原因,除草劑藥害在生產中屢見不鮮,現已經成為當前農業生產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經過多年的觀察與分析,總結出了生產中除草劑藥害的原因,并提出預防措施。
1 除草劑產生藥害的原因
1.1 飄移藥害
玉米是我縣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由于玉米田大面積使用除草劑,且使用時間集中,造成短期內空氣中除草劑懸浮顆粒濃度大,致使花生、大豆、豆角、西瓜、楊樹等植物普遍受害,甚至部分作物減產嚴重。防除玉米田香附子造成棉花葉片畸形也屢見不鮮。防除非耕地雜草除草劑顆粒飄移造成作物受害現象也較多見,如今年河南滑縣火車南站在鐵路兩旁用甲嘧磺隆防除雜草,因其飄移致使鄰近6.6hm2玉米苗心葉發黃,生長受到嚴重抑制。
1.2 器械清洗不凈
由于農作物病蟲草害種類多,既要防治病蟲,又要防除雜草,但多數農戶只用1只噴霧器,既噴除草劑防除雜草,又噴殺蟲劑、殺菌劑防治病蟲。噴過除草劑的器械不清洗和清洗不凈,再用來防治病蟲害,就很可能對作物造成嚴重危害。如今年滑縣棗村鄉后村一農戶用防除過花生田雜草的器械未經清洗就在小麥上防治病蟲害,造成小麥植株莖節變黑腐爛,0.5hm2小麥幾乎絕收。生產中也出現過用除草劑防除花生田雜草,噴霧器械未清洗或清洗不凈又用于玉米上防治病蟲害,造成玉米植株莖葉變黑腐爛的現象。
1.3 誤用除草劑
除草劑品種多,往往多個廠家生產同一個品種,而商品名五花八門,一藥多名,極易搞錯名稱造成誤用。如果將防除闊葉作物田雜草的除草劑使用到禾本科作物田,禾本科作物極易受害。如去年灌縣城關鎮東孔莊村農戶楊清義在玉米田誤用了闊葉作物田除草劑,造成0.66hm2玉米毀種。
1.4 殘留藥害
除草劑殘留藥害主要表現在麥田使用除草劑,其殘留對下茬花生、尖椒造成藥害。原因是使用麥田除草劑時間太晚,在其殘效期內種植的闊葉作物就會受害。
1.5 使用時間不當
2,4-滴類除草劑(2,4-D丁酯、2甲4氯鈉等)在小麥拔節后即小麥幼穗分化階段使用,就會出現穗部缺小穗缺粒的畸形穗,一般減產30%~50%。在玉米5葉期后使用2,4-滴類除草劑防除香附子,常造成玉米心葉扭曲,氣生根畸形。
2 除草劑藥害的預防
科學、正確使用除草劑是預防藥害的最根本措施。對新藥劑的推廣應用一定要先試驗、示范,取得經驗后再推廣。逐步禁止和淘汰安全系數小、殘留嚴重的除草劑。
2.1 正確選用除草劑
廣泛向農民宣傳施藥前要認真閱讀除草劑說明書,首先了解除草劑的作用機理、適用作物、使用方法、施藥劑量、施藥時期、混用要求、對作物的安全性、發揮藥效的條件等,掌握注意事項,按操作規程施藥。再根據農作物種類、生育時期及重點防除對象等,正確購買除草劑,切不可盲目濫用。
2.2 準確計算藥量
根據除草劑、土壤、氣候條件、苗情確定用藥量,要量準化除面積,以面積稱藥,對水采用二次稀釋法,均勻噴藥,不重噴、不漏噴。
2.3 嚴格適期用藥
施藥期的確定,既要考慮雜草的敏感期,爭取良好的防效,又要選擇當季作物抗性強、對下茬作物安全的時間施藥。
2.4 提高施藥技術水平,嚴格化除操作規程
土壤處理除草劑使用藥械最好選用激射式噴頭,噴幅容易掌握。若使用扇形噴頭,施藥者要保持噴頭與地面距離一致。若使用空心圓錐噴頭,施藥者要均勻“Z”字形擺動噴桿,并且藥液量不少于40kg/667m2。配制藥液時先加1/2的水量,再加藥,然后再加足水。對于干懸浮劑,冬季低溫時要先用溫水化開,再配藥液。可濕性粉劑要先調成糊狀,再對足水量。噴霧機要裝攪拌器,攪拌均勻后再噴藥。
2.5 應用安全劑
噴施土壤封閉除草劑和莖葉處理劑時,加奈安40~80g/667m2混用,采取整袋二次稀釋,可防止作物藥害發生。農作物出現輕微藥害時,也可用奈安40~80g/667m2噴霧或灌根緩解。
2.6 注意環境因素的影響
2.6.1 溫度 溫度對除草劑有明顯影響,低溫或高溫時使用除草劑均易發生藥害。如氣溫低時使用惡草靈,會使水稻秧苗產生輕微藥害。高溫時使用撲草凈,也容易發生藥害。氣溫過高時,應停止使用2,4-D丁酯、氟樂靈、禾大壯、2甲4氯等易揮發的除草劑,以免揮發飄移到周圍敏感作物上產生藥害。
2.6.2 水分 水分對除草劑藥效發揮有很大影響,不管是土壤處理除草劑還是苗后莖葉處理除草劑,在用藥時一定要盡量保持土壤濕潤,才能發揮良好的藥效。
2.6.3 土壤 土壤的質地、有機質含量、酸堿度等對除草劑的藥效都有一定的影響。一般沙性土壤、有機質含量低的土壤吸附除草劑能力弱,除草劑用下限量。黏重土壤或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吸附除草劑的能力強,應用上限量。有機質含量過高的土壤,一般不使用土壤處理除草劑。土壤酸堿度對除草劑活性有一定影響,一般pH值在5.5~7.5時能較好地發揮作用,酸性或堿性強的土壤,對除草劑的影響較大。
2.6.4 光 光對某些除草劑的影響十分明顯。如除草醚等是光活化性除草劑,在光的作用下才起殺草作用。西瑪津、敵草隆、撲草凈等光合作用抑制劑,也需在有光的情況下才能抑制雜草光合作用,發揮除草效果。氟樂靈等施于土表揮發,見光易分解,使用時應及時與表層土混拌。
2.6.5 風 除草劑要在無風或微風的天氣條件下施用,風大時噴灑除草劑容易發生霧滴飄移,危害周圍敏感作物,尤其是易揮發的除草劑如2,4-D丁酯等,使用時應特別注意。
2.7 徹底清洗藥械
對噴灑過除草劑的藥械都應及時將容器、導管、噴桿、噴頭等反復清洗干凈,以免藥械上的殘留造成農作物藥害。有條件的農戶可根據種植作物情況,準備多臺噴霧器,有選擇地使用。
3 除草劑藥害補救措施
3.1 及時排毒
在除草劑藥害已經發生或將要發生時,要盡早采取措施排毒。可結合灌溉排出含有除草劑的水,連續用新鮮水沖灌。因除草劑多為酸性,結合排水施石灰或草木灰50~100g/667m2,可減輕藥害。對農作物植株上的藥害,可用噴灌機械或噴霧器械淋水洗掉植株上的有毒殘物3~5次,可減輕藥害。對于一些遇堿性物質易分解失效的除草劑,可用0.2%生石灰或1%的漂白粉溶液或0.2%碳酸鈉清水稀釋液噴洗作物。局部地塊發生藥害,應沖洗耕耘,然后對缺苗處補種或補栽,并施入有機肥和速效化肥。中毒嚴重的地塊應通過暴曬、淋洗后深翻曬垡,然后種植少量敏感作物,確定無藥害后方可種植其他作物。
3.2 加強田間管理
發生藥害的田塊應加強管理,結合澆水,增施腐熟人畜糞尿、碳酸氫銨、硝酸銨、尿素等速效肥料,促進根系發育和再生,恢復受害作物的生理機能,促進作物生長,以減輕除草劑藥害對農作物的損害。加強中耕松土,根據作物生長季節,適當增加中耕松土次數,破除土壤板結,增強土壤的透氣性,提高地溫,促進有益微生物活動,加快土壤養分的分解,增強根系對養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使植株盡快恢復生長,以減輕藥害造成的損失。同時還要葉面噴灑1%~2%的尿素或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或惠滿豐600~800倍液,促使農作物盡快恢復生長。
3.3 噴施生長調節劑
植物生長調節劑對農作物生長發育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還可利用鋅、鐵、鉬等微肥及葉面肥促進作物生長,有效減輕藥害。常用植物生長調節劑有蕓薹素內酯、復硝鈉、愛多收、赤霉素、植物動力2003等。
3.4 嚴重藥害的補救
對較重藥害,應在查明藥害原因的基礎上,盡快采取針對性補救措施。如棉花受2甲4氯藥害,可早打頂、重打頂,讓余下的葉腋長出新枝,培養新株,同時噴蕓薹素內酯、復硝鈉促其快速生長發育。嚴重藥害尚無補救辦法的,要抓緊時間改種、補種,以彌補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