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 來源: 日期:2009-07-20
中文通用名稱:乙嘧酚
英文名稱:ethirimol
化學名稱:5-丁基-2-乙基氨基-4-羥基-6-甲基嘧啶
理化性質:乙嘧酚屬雜環類殺菌劑。純品外觀為白色粉狀固體;熔點:159~160℃;蒸汽壓(25℃):0.267mPa;溶解度(室溫):水中為0.02g/100ml,幾乎不溶于丙酮、微溶于雙環丙酮醇和乙醇種,在氯仿、三氯乙烷、強酸和強堿中溶解。原藥質量分數≥95%,外觀為白色粉狀固體;對熱以及在酸性和堿性溶液中均穩定。乙嘧酚25%懸浮劑外觀為可流動、易測量體積的懸浮液體,存放過程中可能出現沉淀,但經手搖動,應恢復原狀,不應有結塊;懸浮率≥90%,常溫儲存2年穩定。
毒性:乙嘧酚原藥大鼠急性經口LD50>5000mg/kg,大鼠急性經皮LD50>2000mg/kg,對兔皮膚和眼睛無刺激性,豚鼠皮膚變態反應(致敏)試驗結果,屬弱致敏物;原藥大鼠3個月亞慢性喂養試驗最大無作用劑量:雄性為50mg/kg·d,雌性為1050mg/kg·d;小鼠骨髓細胞微核試驗、小鼠睪丸細胞染色體畸變試驗三項致突變試驗均為陰性,未見致突變作用。乙嘧酚原藥屬低毒。無致癌、致畸作用。
作用機制:乙嘧酚為內吸性殺菌劑,通過葉片和根吸收,產生內吸保護作用。用于葉面噴霧,又可經葉吸收傳導,可防止病害蔓延到新葉。作拌種處理,植物的根可從土壤中繼續吸收藥劑,因而在整個生長期中都具有保護作用。
防治對象:主要用于防治作物的白粉病。
注意事項:
1、抗性的預防措施
白粉病是一種常見的植物病害,由真菌感染造成。25%乙嘧酚懸浮劑是防治白粉病較好的藥劑。
抗藥性是制約殺菌劑品種市場的重要因素。產品抗性的預防,包括采用對產生抗性有害生物種群沒有選擇性在內的種植植保措施。
防治白粉病在生產中應做到輪換交替用藥。25%乙嘧酚懸浮劑應與其它作用機制不同的殺菌劑輪換使用,有利于預防抗性或抗性治理。
25%乙嘧酚SC在作物整個生育期一般施藥2-3次,每隔7-10天施一次,不得擅自加大使用濃度。
2、中毒預防
(1)嚴格遵守《農藥安全使用規定》進行作業。(2)施藥人員必須遵守個人防護規則和農藥使用注意事項。(3)施藥前要準備好防護用品和施藥器具。(4)施藥時要戴口罩、戴手套、穿長衣和長褲、穿鞋襪等。(5)施藥嚴格掌握標簽規定的濃度,不可隨意提高濃度,每天施藥時間不要過長。(6)中午高溫和風大時不施藥。(7)施藥過程不吃東西。(8)施藥結束后及吃東西前要求用肥皂徹底洗手、洗臉和漱口等。總之,施藥要做到安全操作,防止藥液接觸皮膚和進入體內。
3、急救措施
(1)經口中毒者,立即進行催吐和洗胃。用1-2%碳酸氫鈉溶液或清水反復徹底洗胃。(2)對皮膚接觸者,用肥皂水或清水沖洗皮膚。(3)眼睛沾染毒物,可用大量清水或生理鹽水多次沖洗。(4)危重病人呼吸不好者,必須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并及時送醫院對癥搶救。(5)治療:無特殊解毒劑,對癥治療。
4、貯存與運輸
(1)貯存于陰涼、干燥、通風和庫房中。(2)貯運時,嚴防潮濕和日曬,不得與食物、種子、飼料混放,避免與皮膚、眼睛接觸,防止由口鼻吸入。
其他:
乙嘧酚降解的半衰期:在土壤環境中,根據外部環境不同,半衰期為1-20周。在植物體內,半衰期約3天。
安全間隔期:建議安全間隔期為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