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WTO經濟導刊》 來源: 日期:2009-10-26
——訪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理事長羅海章
編者按:近年來,行業社會責任已成為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國內許多協會對此問題都高度重視,有些協會還制定了行業的社會責任體系和標準。本文通過對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理事長羅海章的獨家采訪,帶領大家走進公眾敏感的農藥企業行業組織,針對農藥企業誠信經營、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以及環境保護等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以期更好地讓公眾了解農藥行業社會責任建設的整體思路和真實面貌。
北京的9月,驕陽似火,國慶節已近在咫尺。
臨近國慶的日子,羅海章的生活變得更加忙碌了。他向記者透露,為了慶祝祖國六十周年華誕,農藥工業協會決定9月26-29日在上海光大國際大酒店和光大會展中心舉辦“國慶六十周年中國農藥工業成就展”,全面展示我國農藥工業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長足發展與巨大成績。
在接到記者的采訪要求時,羅海章聽說是關于行業信用等級評價工作和行業社會責任建設方面的工作,盡管他手頭上的工作很忙,卻十分爽快的答應了。據他介紹,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是第一批被國資委和商務部指定的行業信用評價體系建設的試點行業,在2007年就已完成第一批國內農藥骨干企業的信用評價工作,經過二年來的不斷完善和調整,使信用評價工作與企業信用管理建設工作相結合,在幫助企業融資、出口風險管理以及行業信用體系的建設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09年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在總結和歸納首批信用評價工作的基礎上,開展了第二批企業信評工作。目前評價結果已結束,評價結果將在行業年度盛會即“第九屆全國農藥交流會暨農化產品展覽會”上發布。據了解,這也是中國農藥工業協會重點推廣行業信用體系建設企業的重要舉措之一。
“過去農藥確實毒性很大,經常有人喝農藥自殺,結果人們就把死亡、自殺、農藥中毒、食物中毒等一些負面現象同農藥企業聯系在一塊。外界對這個行業確實有誤解,提到農藥行業,大家就搖頭。” 羅海章在接受本刊專訪時認為社會上許多公眾由于對農藥行業缺乏了解,對農藥企業的認識存在不少誤區。
為此,本屆上海交流會的主題將圍繞市場監督與打假維權、誠信體系建設與淡季儲備制度、環境經濟政策與農藥綠色出口、品牌策略與知識產權保護、農藥行業產業政策與準入規定、節能減排措施與“三廢”處理技術等議題展開討論。這些議題同行業信用建設的關系緊密相連,屆時將就這些話題在業界展開探討,以期更好地提高行業協會引導會員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水平,促進農藥工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在我們這個行業中,假冒偽劣產品也非常嚴重,急需推進行業內的信用評價工作,加強行業誠信體系建設,積極推動行業內的農藥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進一步提高整個行業的履責水平。”羅海章認為,提升企業的信用狀況有利于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信評工作兼顧企業信用的軟硬實力
《WTO經濟導刊》: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會員企業的信用狀況如何?
羅海章:改革開放后,隨著體制的轉換,我們行業基礎好的企業轉化為股份制企業,現在以農藥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也很多,其他還有一大批的企業都民營化了 。
我們協會面對的問題是企業多,規模相對比較小,區域比較廣、分布比較分散,面對的群體都是農村的銷售渠道。因為農藥質量的監督和檢測不是用眼睛看看就能夠解決問題的,它需要非常先進的儀器檢測。實際上在流通領域去檢測農藥的質量,難度是非常大的。誠信和道德在里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為農民對農藥的檢測鑒別能力很弱,它不像家電產品那樣容易識別出產品質量的好壞。
《WTO經濟導刊》:中國農藥工業協會作為第一批信用評價試點協會,是如何強化行業誠信的力度,開展信用評價工作的?
羅海章:因為我們行業有相當一部分企業規模很小,相應信用成本很低,有些不守法的企業變著花樣坑農害農,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實際上是對誠信企業的不公,因此我們行業對信用建設的需求就比較強烈。
當我們第一次把行業信用評價的文件發下去時,來咨詢的企業很多,比我們預期的要多得多,當時有80多家企業報名,后來我們選擇了50多家企業參加首批農藥行業信用評價工作。
我們協會信用評價的重點是企業內部信用管理、財務指標和企業的經營現狀,以及企業客戶經營的狀況和存在的風險。
與此同時,我們還注重企業軟實力方面的考核。主要是請專家評估企業在行業內的地位和影響狀況,以及企業的領導班子的整體素質。比如領導人具不具備開拓精神、創新意識,有沒有現代企業管理的理念,企業結構、公司治理是否先進合理等。
信評工作有助于強化誠信意識
《WTO經濟導刊》:在開展信評的工作中,您認為信用對企業的發展有哪些好處?
羅海章:2007年農藥行業共有54家企業獲得了首批信用評價A級以上信用等級,我認為企業通過此次信用等級評價活動能夠從以下幾個方面推動企業的發展。
首先,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場效率。市場經濟是以市場為資源配置的基礎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經濟體制。在成熟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日益擴大和復雜化的市場關系逐步建立起彼此相聯、互相制約的信用關系,這種信用關系維系著錯綜復雜的市場交換關系,支持并促成規范的市場秩序。企業通過信用評級,獲得“信用身份證”,可以直接或間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場效率,有效增加GDP總量,促進經濟社會有序發展。
其次,有助于改善融資狀況,擴大直接融資規模。企業通過信用服務機構的調查、監督及對融資主體的客觀信用評價,可以降低了各種金融交易的成本和風險,將有助于緩解企業貸款難的問題,促進企業直接融資規模的擴大。
第三,評價結果將作為企業享受政府相關優惠政策、參評名牌產品、評選先進企業、融資信貸等方面的重要依據。
《WTO經濟導刊》:通過信用評價工作,農藥工業協會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羅海章:整體來講有以下幾點收獲。
第一,企業的誠信意識得到進一步強化,行業內的企業大都感覺到了誠信在我們這個行業顯得尤為重要,這說明信用評價工作有了很好的群眾基礎。
第二,在評價過程中提高了企業的信用意識,強化了企業對客戶的信用管理和風險控制。
第三,企業通過信用等級評價工作找出了自身企業存在的問題和差距。
第四,我們對企業的信用進行評價后,還開展了一系列的后續服務,并且還通過網站、雜志、會議、展覽會等各個場合對信用等級高的企業進行宣傳,這比企業自己打廣告要好得多。
與此同時,我們對信用評價結果的應用還進行了有益地探索,積極同一些大的銀行進行溝通。為此,農藥工業協會還專門組織過這種銀企互動的推介活動,利用信用評價工作的無形資產,強化銀企之間的合作關系。通過以上一系列的工作和活動對這些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的銷售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提高了他們的市場占有率。
《WTO經濟導刊》: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在行業信用建設方面還有哪些設想?
羅海章:下一步,我們要借助政府和市場兩股力量來更好的服務會員企業,協會在其中起到一個橋梁和推動的催化作用。
第一步,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強化農藥的監督管理。我們有一個農藥管理條例,是國務院頒發的,也是整個農藥行業的法規。這個法規的最終目的是要提高行業的準入門檻,規范農藥企業的經營行為。目前,仍然有不少企業不經過安評、環評、核準等一系列準入程序非法生產農藥的,因此必須強化農藥從生產到流通、使用全過程的監管,使全行業納入嚴格地法制化管理軌道。
第二步,借助市場的力量,讓優勢企業得以更好的發展。3年以前,農藥生產超過10億的企業不足3家,現在已經有十幾家了。實際上是整個優勢資源正在向優秀企業傾斜,我們協會也是重點支持這些優勢企業加快發展,使他們能夠做大做強。這些企業發展好了,我們的信用工作才會有一個牢固的基礎。這些企業越是強大,他們就越會重視企業的信用,因為失信的成本對于這些企業就會很高,三鹿奶粉就是一個例子。而一些小企業的失信成本很低,所以比較容易出現問題和失信。
第三步,進一步在行業內部強化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行業的準入門檻,協助政府打擊非法生產企業和假冒偽劣產品。我們現在明顯感覺到協會內一些誠信度很高的企業,受假冒偽劣產品的沖擊很大。因此,整個社會也在呼喚誠信,打擊違法生產企業也是對誠信企業的保護。2009年我們協會進一步加大了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的力度,受到了協會內企業的一致好評。
未來將進一步強化行業社會責任體系建設
《WTO經濟導刊》:您對行業社會責任怎么來看的,或者說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的社會責任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有著怎樣的特點?
羅海章:我國農藥銷售額不大,占我國GDP的比例很小,但是我們對整個社會的穩定和諧起到至關重要的戰略作用。前一段時間,全球出現糧食恐慌,而我國卻巋然不動,這同農藥產品對農業對糧食的保產豐收是密不可分的,連續多年的糧食豐收支持了國家糧食的穩定。
其實,我們行業內也有個承擔社會責任的教育和對外的正面宣傳,包括我們即將舉辦的60年成就展,從正面去宣傳我們這個行業的重要性。
第一,我們協會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各種場合從正面宣傳農藥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對農作物的作用等等。其實有些農藥殘留在食物中,不是因為農藥的原因,而是因為我們沒有科學的使用農藥造成的。有些農藥一旦發現有問題,就會被取締掉。現在我們國內生產的高毒農藥占農藥總量不到3%,高效、低毒、安全、環境友好型農藥已成為我國農藥的主流。第二,我們在協會內對企業也不斷強調要主動承擔企業社會責任。
我們農藥生產過程中確實有三廢(廢氣、廢渣、廢水),企業如何來做好環保、安全、健康,使生產過程中的三廢得到有效治理,生產過程更加安全可控,確保員工身體健康,這是企業義不容辭應盡的責任,也是我們協會重點關注的問題。
《WTO經濟導刊》:那么,農藥工業協會是如何來做到這一點的呢?
羅海章:我們協會在幾年前就開始著手制定行業的企業社會責任標準,并起草制定了一個農藥企業的GMP農藥企業生產管理規范(草案),把社會責任理念同企業的實踐結合起來。實際上是把企業生產的安全、健康、環保都指標化、規范化,目前我們結合節能減排,積極推進社會責任關懷,得到企業的積極響應,但是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推進責任關懷,實施農藥企業生產管理規范化是需要代價的,未來我們將會進一步強化行業社會責任體系建設。
針對我國農藥生產與出口貿易的一些不規范行為,我們協會還上書國家環保部,建議加強對農藥生產、出口的環境監管,推進農藥“綠色出口”,堅決制止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出口行為。
現行一些非法農藥企業,不具備環保安全條件,不辦理任何環保和生產許可手續,通過套用其他企業資質,避開環保、安全和生產許可部門監管,非法生產農藥出口。這些非法企業以污染環境為代價,惡意壓低農藥出口價格,擾亂了農藥市場秩序。協會建議環保部通過同商務部等部門配合,運用對外貿易手段,加強環境綜合監管,強化對企業環境違法行為的制約,提高企業環境違法代價,以實現外貿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推進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保護國家的環境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