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展會日報 來源: 日期:2009-10-26
——專訪青島海利爾藥業有限公司總裁葛堯倫
1999年底, 葛堯倫一手創建青島海利爾藥業有限公司,經過十年的努力,海利爾已經發展成為一家擁有三個定點、四大生產基地的集團公司,旗下各種產品品牌深入人心。最近,海利爾正在為創業板塊上市做最后的準備,在農藥業兼并收購之風日益興盛之時,海利爾成為這股風潮的帶領者。昨日,日報記者就這些熱點問題采訪了葛堯倫總裁,他向我們講述了公司十年來的風雨歷程和贏得市場的制勝法寶。
樹立品牌 質量為本
日報:海利爾在創建之初靠什么來贏得市場的認同?
葛總:在創建海利爾之前,我就已從事與農化生產相關的工作,當時就有一種深切的感受,整體農化市場缺乏品牌意識。聯想到海爾的品牌戰略,我覺得,一個企業要有生命力,能長期地發展,必須樹立品牌意識。這種品牌意識包括產品的策劃、登記和選擇,找準產品的市場定位,并輔以技術推廣與后續服務。當然,質量是品牌的根本,我們的宗旨是要以質量取勝。
公司在創立之初肯定是比較困難的,市場開拓也需要時間。但是,憑著我們對質量的堅持、對服務的不斷跟進,我們的產品逐漸得到認可;在開頭的幾年,恰巧北方一些地區遭遇蟲害大爆發,市場對農藥的需求急劇上升,海利爾的產品因為質量過硬而在短時間內得到消費者的認同。這更堅定了我們以質量為本的信念。
布局上市 修煉內功
日報:海利爾最近正在積極籌備創業板塊上市,請問葛總是出于什么考慮而走“上市”這一步棋?
葛總:我認為,公司要想取得質的突破,上市是一條必由之路。上市對公司有諸多好處,比如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兼并效益,并最終達成集團化發展。公司今后在各方面會更規范,因為我們必須按照上市的要求去做。
日報:能不能具體談一下,上市對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兼并效益的作用?
葛總:其實,我們在管理上還存在一些漏洞。最大的問題是執行力不夠。我們有一套比較完善的制度,但是如何貫徹執行這套制度,還需要我們繼續摸索,這也是公司的當務之急。一個公司要上市,必須按照流程來運行,所以我說,上市會對公司的管理產生積極的影響。
另外,國家一直鼓勵大企業進行兼并收購,海利爾從資金上來說也已經具備這樣的實力,據我所知,與我們規模相當的一些企業也已開始采取行動。但是,我們認真研究了兩年多,依然覺得兼并時機不夠成熟。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的管理還達不到收購的標準,我認為,如果管理不到位,產品定位不準而且缺乏相關人才,那么,收購將會成為一種負擔。我們今后肯定要進行收購,但前提是必須具備相匹配的管理水平。只有把內功修煉好了,才有繼續做大做強的穩固基礎。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想通過上市來加強管理能力,并進而提高兼并的效益。
培養后備力量 加強海外營銷
日報:去年海利爾與青島科技大學聯合簽署了一份培養人才的“訂單”協議,這次需求人才的“訂單”是大學一年級剛入學的新生。由此可見,公司對后備力量非常重視,能否請您談一下海利爾的人才戰略?
葛總:我現在仍然覺得公司人才缺乏,用人留人機制還不夠健全。這主要體現在生產第一線的高學歷員工流動性比較大。所以,我們必須更加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從近幾年開始,我們加大了對第二梯隊的培養。公司想取得進一步發展,一定要有充足的后備力量。同時,我們也在激勵體制上下功夫,希望把最好的人才留在海利爾。不過,值得自豪的是,我們的銷售團隊是穩定和有競爭優勢的,這可能與我們公司的市場型定位有關。
日報:海利爾的主攻市場在國內還是國外?有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
葛總:海利爾一直以來都是以國內市場為主要市場,出口額目前只占我們總銷售額的10%。近幾年來我們逐步加大了對國外市場的投入。公司在2004年成立了外貿部,此后花了好幾年時間才弄清楚農藥登記的政策。所以,能找到進入國際市場的切入點,對我們來說真的很不容易。當然,我們也很幸運,幾乎沒有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盡管去年我們的出口額有所下降,但整體銷售額增加了40%。
日報:海利爾在國內的銷售情況穩步增長,是不是和公司獨特的營銷模式有關?
葛總:我們在國內的營銷模式幾乎是完全按照跨國公司的模式來操作的,我們會根據不同市場的不同特點,量身定做適合當地的營銷方式。我覺得,我們現在要加強的是國際市場的營銷和品牌推廣。
期待下一個十年 再創輝煌
日報:今年適逢海利爾創建十周年,請問葛總對下一個十年有哪些期待?
葛總:我希望海利爾在下一個十年能再創輝煌。銷售額在未來十年達到30億,其中出口要占其中的一半左右。首先,公司在2011之前完成創業板塊的上市,這是一個迫在眉睫的任務。其次,我們要繼續加強海利爾的品牌優勢,我們提出要“服務世界農民”的口號,就是希望能將海利爾這個品牌推向全世界,打響品牌在國外的知名度。再次,我們更要加大研發的力度。近幾年來我們每年對研發的投資始終保持在300~400萬,今后我們還要繼續加大投入。我們計劃將現有的30人研發團隊擴充到60人;我們要爭做中國第一流的制劑研發中心。
到2010年底,公司還將進行一批十幾個專利產品的登記。這些產品將于2011年初正式投放市場。最后我想強調,作為農化企業,環保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我們的每個工廠都設有自己的污水處理設施,對環保的堅持也是我們一貫的理念。
日報:請問葛總如何看待農化市場的前景?
葛總:這個市場的競爭一定是殘酷的,但企業必須在競爭中成長。國家對農化行業還是比較扶持的,尤其是國家政策鼓勵公司朝集團化的方向發展。我對行業的市場前景很看好,關鍵是要把公司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