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10-12-08
“十一五”期間,我國農藥行業已形成了包括科研開發、原藥生產和制劑加工、原材料及中間體配套的較為完整的農藥工業體系,已經成為農藥大國;展望“十二五”,我國農藥工業要實現由大變強的轉變。在10月19日上海舉行的第十屆全國農藥交流會上,政府部門和專家共同為“十二五”農藥工業繪制發展藍圖。
據了解,目前,我國現有農藥企業已經達到1800多家,可生產農藥品種500多個,基本覆蓋了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和植物生長劑等主要類型。今年以來,農藥行業繼續保持了“十一五”前4年農藥產量、工業產值、銷售產值及出口量的持續穩定增長,保證了農業生產防治病蟲草害的需要,為今年糧食再獲豐收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指出,剛剛閉幕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要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農藥行業要抓住這一歷史機遇,把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作為“十二五”時期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努力克服資源環境約束、人民幣升值、國際貿易保護等帶來的壓力,解決產業結構不合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等制約行業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重點做好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實施“責任關懷”、推進行業節能減排,推進行業品牌建設、提升產品質量和競爭力等。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長袁隆華介紹,“十二五”期間,農藥行業面對低端產品產能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的結構性矛盾,必須在轉方式、調結構上狠下功夫,要通過兼并重組、優化布局、控制總量、淘汰落后、技術改造、節能減排等措施,積極推進農藥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由大變強。具體包括,有效控制總量增長、大力調整產品結構,重點調整殺蟲劑、殺菌劑和除草劑的比例,不斷提高高效、安全、經濟和環境友好的新品種的比例;鼓勵具有比較優勢的骨干企業通過強強聯合、品牌共享、產銷一體等方式兼并重組落后企業和困難企業;引導生產企業集聚發展,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創新、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建設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的化學工業園區和產業基地;嚴格控制“兩高”和產能過剩項目;加大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投資力度,重點發展關系農業生產安全的品種以及高毒高殘留農藥的替代品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