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直播|在线黑人抽搐潮喷|欧美专区日韩一区|精品水蜜桃久久久久久久

  •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 金旺智能
  •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 作物123
  • 報告訂閱咨詢
當前位置: 首頁 > >

小麥全蝕病的農藥防治技巧

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11-02-17

    小麥全蝕病是一種典型的根部病害,全蝕病是小麥上的毀滅性病害,引起植株成簇或大片枯死,降低有效穗數、穗粒數及千粒重,造成嚴重的產量損失。

  一、發病時期

  小麥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病,以快成熟時病株癥狀最為明顯,表現點片麥芒回麥穗發白。幼苗期病原菌主要侵染根和地下莖,使之變黑腐爛,地上表現病苗基部葉片發黃,心葉內卷,分蘗減少,生長衰弱,嚴重時死亡。病苗返青推遲,矮小稀疏,根部變黑加重。拔節后莖基部1-2節葉鞘內側和莖稈表面在潮濕條件下形成肉眼可見的黑褐色菌絲層,稱為“黑腳”,這是全蝕病區別于其他根腐病的典型癥狀。重病株地上部明顯矮化,發病晚的植株矮化不明顯。由于莖基部發病,植株早枯形成“白穗”。田間病株成簇或點片狀分布,嚴重時全田植株枯死。在潮濕情況下,小麥近成熟時在病株基部葉鞘內側生有黑色顆粒狀突起,即病原菌的子囊殼。但在干旱條件下,病株基部“黑腳”癥狀不明顯,也不產生子囊殼。

  二、病原

  屬子囊菌亞門頂囊殼屬禾頂囊殼Gaeumannomyces gramims (Sacc.)Arx et Olivier。

  三、病菌生物學

  病菌生長溫度范圍3-33℃。子囊形成適溫20℃左右,14℃以下不利于子囊殼和子囊孢子產生。子囊孢子萌發的最適溫度20-25℃。病菌侵染的最適溫度12-18℃,土壤溫度在6-8℃仍能侵染。病菌生長發育要求較高的空氣和土壤相對濕度,相對濕度80 -90%為適宜條件,低于50%則生長減慢,也不易產生子囊殼。病菌對pH的適應范圍較廣,以pH5.5-8.5為最適。子囊殼的形成需要光照,以室內散射光較好,光照過強不利于子囊殼產生。

  四、病害循環

  (一)初侵染:病菌主要以菌絲體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夏或越冬,成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存活于未熟腐有機肥中的病殘體也可作為初侵染源。以寄生方式在自生麥苗、雜草或其他作物上的全蝕病菌也可以傳染下一季作物。上述各類初侵染源中以病殘體上的菌絲作用最大。子囊孢子落入土壤后,萌發和侵染受到抑制,雖能導致一定發病,但其作用遠不如病殘體中的菌絲重要。小麥全蝕病菌為土壤寄居菌,病原在土壤中存活年限因試驗條件和方法不同其結果也不一致,從1-2年至3-5年不等,一年輪作可使病害減輕。

  (二)傳播:此病是一種土傳病害,施用帶有病殘體的未腐熟的糞肥也可傳播病害。田間澆水、翻耕犁耙等導致病菌在較近距離的擴散。關于種子傳病及新病區發病的初傳染源,一直存在爭論。所謂“種子傳病”,一般是指種子間混雜的病殘體的傳病作用。將病殘體混入種子或將收集的種子夾雜物混入土壤能夠引起發病。但生產用種子中混雜的病殘體數量很少,以病區生產用種作傳病試驗并沒成功。無病區禁止從病區調運種子。

  (三)病害自然衰退現象:小麥全蝕病是迄今為止明顯產生自然衰退的病害。所謂“全蝕病自然衰退” (Take-all Decline TAD)即是指全蝕病田連作小麥或大麥,當病害發展到高峰后,在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情況下,病害自然減少的現象。國內外均發現了全蝕病的自然衰退現象。 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小麥全蝕病危害嚴重的山東煙臺地區、武威地區均出現大面積的病害自然衰退。小麥全蝕病產生自然衰退的先決條件有兩個,一是連作,二是危害達到高峰,二者缺一不可。病害達到高峰的標志是白穗率在60%以上,且病田出現明顯矮化早死中心。經研究調查發現,小麥連作區全蝕病從田間零星發病到全田塊嚴重危害一般經3-年,如土壤肥力高則病害發展緩慢,一般需6-7年達到高峰。嚴重危害時間1-3年不等。此后病害趨于下降穩定。如果在病害高峰出現后中斷感病寄主連作或進行土壤消毒,那么TAD就不會出現。關于全蝕病自然衰退的原因,有不同的假說。一般認為與土壤中的頡抗微生物有關,熒光假單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ens)是重要類群,自然界中假單胞桿菌存在于土壤有機質中或含營養豐富的根系表面,細菌在根系損傷部位生長繁殖,其分泌的抗生素(吩嗪— 1—羥酸)可抑制全蝕病菌。出現TAD的土壤有明顯的抑菌作用,如果將抑菌土經熱力或殺菌劑處理后,其抑菌作用消失,間接證明了病害衰退機理與生物因素有關。

  五、發病條件

  耕作措施:小麥-玉米-小麥連作有利于土壤中病原菌積累,病害逐年加重,合理耕作能減輕發病,但輪作不當則不一定減輕發病。實施免耕或少耕,降低土壤的通氣性,能減輕發病。早播較適期遲播發病重。

  營養條件:主要營養要素缺乏有利于全蝕病發生,但營養元素對全蝕病發生的影響較為復雜,一般認為土壤缺氮引起全蝕病嚴重發生,施用氮肥后全蝕病嚴重度降低。也有報道稱施用銨態氮(NH4-N)能減輕小麥發病,加重春大麥發病;施用硝態氮(NO3-N)能增加全蝕病菌的侵染,降低產量。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中有機質含量能明顯減輕發病是非常明確的。土壤中嚴重缺磷或氮磷比例失調是全蝕病危害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施用磷肥能促進植物根系發育,減輕發病,減少白穗,保產作用明顯。鈣等其他營養元素對病害也有一定的影響。

  土壤性質及溫濕度:沙土保肥水能力差,利于發病。黏重土壤,病害較輕。偏堿性土壤發病重于中性或偏酸土壤。冬麥區冬季溫暖、晚秋早春多雨發病重。水澆地比旱地發病重。夏季高溫多雨有利于田間病殘體的腐熟,降低菌量,能減輕冬麥發病。

  品種抗病性:目前國內外均缺乏抗全蝕病的品種,小麥屬和大麥屬也缺乏可利用的抗源,僅在感病程度上有差異。

  六、病害控制

  小麥全蝕病的防治應以農業措施為基礎,充分利用生物、化學的防治手段達到保護無病區,控制初發病區,治理老病區的目的。

  1.保護無病區 無病區嚴禁從病區調運種子,不用病區麥秸作包裝材料外運。從病區調進種子要嚴格檢驗,播前用0.1%甲基硫菌靈浸種10分鐘,殺死種子表面的病原菌。

  2.合理輪作 重病區輪作倒茬可控制全蝕病危害,零星病區輪作可延緩病害擴展蔓延。輪作應因地制宜,堅持1-2年與非寄主作物輪作一次,如花生、煙草、蕃茄、甜菜、蓖麻、綠肥等。

  3.平衡施肥 增施有機底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每公頃施用腐熟有機肥10萬kg左右。無機肥施用應注意氮、磷、鉀的配比,土壤速效磷達0.06%、全氮含量0.07%、有機質含量1%以上,全蝕病發展緩慢;速效磷含量低于0.01%發病重。

  4.生物防治 對全蝕病衰退的麥田或即將衰退的麥田,要推行小麥兩作或小麥玉米一年兩熟制,以維持土壤頡抗菌的防病作用。美國用熒光假單胞菌防治全蝕病,大田增產30%,但效果不夠穩定。中國農業科學院開發的生防菌,山東農科院開發的生防菌劑“蝕敵”、 “消蝕靈”均有防效。

  5.農藥防治 用12%三唑醇WP按種子重量0.02-0.03%拌種(a.i),防病效果均好。2.5%適樂時種衣劑按1:1000包衣處理,對小麥全蝕病有一定防效。

中國農藥工業網 版權所有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農展館南里通廣大廈7層

電話:010-84885233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516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资源网| 性色av免费观看| 日本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国产传媒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毛片不卡av在线播放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 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一区|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亚洲爱文| 精品无人乱码高清|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桃花一区二区三区| 色哟哟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人妖av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不卡| 久久精品久久电影免费| 偷拍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一区二区| 巨茎爆乳无码性色福利| 色偷偷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良妇出轨视频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最新地址获取| 欧美日韩久久中文字幕| 成人一区二区av| 亚洲人成图片小说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影院相关影片| 十八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无码无遮挡骂过 | 亚洲精品综合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了伦视频大全亚琴影院|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 窝窝午夜理论片影院| 一区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看国产|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看| 国产蜜臀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一区| 日本人成网站18禁止久久影院| 欧美后入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人妻蜜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