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農藥市場信息》 日期:2024-01-12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農藥生產國和消費國,農藥年產量占世界總量的30%以上。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也給我國農藥產品出口帶來勃勃生機與美好前景。2023年是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10年來,中國農藥出口呈現良好態勢。目前,我國農藥出口一直在向高質量發展邁進中……
2023年是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10年來,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我國農藥出口高質量發展取得了很大進步。下面,就10年來“一帶一路”倡議沐浴下的中國農藥出口進行簡要的回顧,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為指引,對未來我國農藥出口進行展望并對農藥出口企業提出建議。
“一帶一路”下我國農藥出口10年巨變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農藥生產國和主要消費國,農藥年產量占世界總量的30%以上。2022年我國農藥產量約為250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38.5%;2023年1-9月全國化學農藥原藥產量191.7萬噸,我國農藥生產每年在滿足國內農業生產綽綽有余的同時積極出口,走向國際農化市場。在“一帶一路”倡議下,2022年我國農藥出口量為140萬噸,占全球總出口量的28.9%;據統計,2023年1-9月累計出口量已達到119.75萬噸。中國農藥出口增速,讓世界對中國農藥刮目相看。
1. “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農藥出口賦能
中國農藥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對外出口農藥,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給農藥進出口貿易帶來了機遇。2001年后,農藥的進出口貿易活躍,至2012年,我國農藥出口量達到159.94萬噸。10年前我國農藥出口雖然有量的增加,但量價不成正比,而是靠低廉價格來換取國際市場份額。10年前我國雖然是一個農藥產銷大國,卻是一個農藥出口效益較低、國際市場話語權低下的國家。就拿2013年來說,據海關統計,2013年農藥原藥出口金額僅50.82億美元,農藥制劑出口金額也只有34.41億美元。2013年全年農藥出口金額也就幾十億美元,出口效益也極為低下。2013年我國農藥的一年出口總量、銷售額與效益與世界農藥出口大國相比都是微不足道。10年前,我國農藥出口效益不溫不火,并沒有大的起色,導致我國農藥出口在國家對外貿易的總權重占比微乎其微。
2013年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為我國農藥出口帶來了新機遇。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重大倡議;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主席又提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后,中國農藥出口開始出現質量、效益、結構向好的端倪。隨著“一帶一路”迅速推進及與國際合作的深化,10年來中國農藥出口數量、結構、效益等指標看好,出口效益比10年前提高不少,不論是出口數量、還是出口金額、出口國家和地區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觀,令世界刮目相看。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帶動下,我國農藥出口迎來了歷史發展的大好時期。
2. 農藥出口不斷提升
2013-2022年我國農藥出口量盡管有增有減,但整體來看仍然是一個溫和爬升的趨勢。農藥企業加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的市場部署,農藥出口在波浪起伏中通過調整、適應、提升,整體呈現高水平發展的好勢頭,2014年,我國農藥出口達到164.17萬噸,達到歷史最好水平;2020年我國農藥出口金額達116.8億美元,同口徑相比增長14.6%,再創歷史新高。
2011-2020年中國農藥產量平均為148萬噸/年,增長了13%;出口數量年平均95萬噸,增長了35%。2011-2020年出口農藥的價格不斷上漲,進口農藥的價格逐步下跌,進口農藥價格由最初是出口農藥的3倍降低到2倍左右。2021年中國農藥累計出口量220.2萬噸,出口金額為80億美元,出口金額下降主要是因為受到三年疫情的影響和全球經濟蕭條的制約等。2022年中國農藥出口量257.7萬噸,占全球出口總量的比例達到35.9%(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統計),創有記錄以來的新高。2023年1-9月累計出口量為119.75萬噸。
3. 出口量雖起落不定,但質在提高
盡管,“一帶一路”下的10年農藥出口一路跌宕起伏,中國農藥出口仍然在升降調整中發展。我們考量中國農藥出口,不能狹隘地光看出口數量,要看全面看整體。縱觀“一帶一路”下的10年中國農藥出口,我們發現,“一帶一路”下的10年農藥出口盡管有高峰、有滑落,但年平均值在增加,即2013到2023年10年來農藥出口指標基數在不斷溫和改善,即使出現滑落調整,但通過量的壓縮、質的提高與技術的進步,又為下次上升蓄積了動能。
有顛峰必有低谷,“一帶一路”下的10年農藥出口經歷了起落升降,盡管說有調整,也是量與質的轉變,盡管有年份量在減少,但質在提高,我國農藥出口整體上仍然呈現與國內政策、市場相一致的好的發展態勢,且這種發展是高質量的發展、高水平的發展。同時,我們也發現,在10年農藥出口與農藥對外貿易中,我國農藥出口顯然成為農藥企業減輕國內市場壓力、緩解產能過剩、遏制效益下滑等的重要路徑,也顯然得益于10年“一帶一路”倡議的引領賦能。“一帶一路”倡議對于緩解國內產能過剩,以及出口優惠政策退出、化解煤電油氣及石油化工等原材料價格上行等不利因素發揮了重要作用。該倡議進一步促進了我國農藥行業對外開放,加大了我國農藥企業積極走出去,沿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布局。
4. 倡議十年里農藥出口成績斐然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的草甘膦等源源不斷的走向國際農藥市場,越來越多的農藥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尋找更多合作機會走出國門。如今,世界上許多國家如越南、印度、馬來西亞、泰國、老撾、緬甸等東南亞國家進口大量中國農藥,包括歐美等國家也大量進口中國農藥,一些傳統農業大國對中國農藥喜愛有加。中國農藥出口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進入了發展的最好歷史時期。隨著“一帶一路”合作從亞歐大陸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個“一帶一路”合作國家和多個地區都能見到中國農藥在當地市場服務農業的身影,“一帶一路”促進了我國農藥的高質量發展,出口結構得到明顯改善。
從數字上看,“一帶一路”10年來我國農藥行業出口盡管有起有落,但出口質量提高,出口效益改善,出口市場擴大,出口態勢看好。可以說“一帶一路”下的中國農藥10年出口成績絕不簡單地表現在出口數量上,而是在于質的提升上。回望近10年我國農藥出口發展的歷程,中國農藥走出了對外開放加速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