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胡瀟月 來源:農藥工業網 日期:2023-07-03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第43屆會議2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舉行新任總干事選舉,中方候選人、現任總干事屈冬玉以高票成功勝選連任。第二個任期自2023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中國是糧農組織創始成員國之一。自該組織成立以來,中國積極履行成員國義務,廣泛參與和支持糧農組織活動。多國農業領域官員與專家表示,中國是糧農組織事務的積極參與者和堅定支持者,以實際行動踐行其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在推動全球減貧和農業發展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了重要借鑒。
四年前,在2019年6月糧農組織部長級大會第41屆會議總干事選舉第一輪投票中,屈冬玉博士獲得投票總數191票中的108票,創造了糧農組織總干事選舉首輪當選的歷史。自上任以來,面對挑戰空前、風險疊加的嚴峻復雜形勢,屈總干事秉承創新、開放、包容的管理理念,懷著推動世界糧農事業發展的熱情和夢想,帶領糧農組織科學系統研判、精心謀劃部署,多措并舉,銳意創新。
四年來,在屈總干事的堅強領導下,糧農組織緊密聯系194個成員國,通過了《2022-2031年戰略框架》,支持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著力推動轉型,建設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韌性且更可持續的農業糧食體系,實現更好生產、更好營養、更好環境和更好生活,不讓任何人掉隊。四年來,在屈冬玉總干事的擎畫部署下,糧農組織廣泛團結國際社會多方伙伴,采取了一系列戰略舉措,推進了一系列變革實踐,實現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了一系列標志性成果,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發展的大事,協助成員國有效應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糧農形勢和層出不窮的自然風險挑戰。
自1973年中國恢復在糧農組織的席位以來,一直是該組織的理事會成員國。1978年至今,糧農組織在華實施了近500個國內、區域和國際項目。與此同時,中國積極履行成員國義務,廣泛參與和支持糧農組織活動。
中國-聯合國糧農組織南南合作信托基金自2009年正式設立以來,許多南南合作項目得以實施,300多名中國專家通過這些項目“授人以漁”,分享中國經驗和技術,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進一步提升糧食安全水平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2020年9月,中方宣布設立第三期中國-糧農組織南南合作信托基金。2021年12月,中國同糧農組織簽署基金總協定。
“中國一直是糧農組織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的重要參與者和堅定支持者。”糧農組織市場及貿易司司長布貝克爾.本.貝爾哈桑說,糧農組織-中國南南合作計劃目前在約20個國家開展,10萬多人從中受益。
2022年12月,糧農組織還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簽署FAO-CAAS創新平臺實施協議。糧農組織駐華代表文康農對此表示,糧農組織和中方機構在國際農業合作領域建立了長期穩固的合作伙伴關系,通過簽署創新平臺實施協議將進一步密切伙伴關系。
中國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屈冬玉成功連任,體現了糧農組織成員國對他第一個任期工作的普遍認可,也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中國堅定支持多邊主義、促進全球發展事業的高度認同。
受到地緣沖突、極端天氣等多重因素影響,當前全球糧食安全面臨嚴峻挑戰,最新發布的《全球糧食危機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58個國家和地區約2.58億人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問題,遠高于2021年53個國家和地區1.93億人的水平。貝爾哈桑指出,長期沖突、氣候變化、經濟放緩和衰退是全球饑餓和糧食不安全的主要誘因,據初步估計,全球營養不足人口在2022-2023年度可能增加800萬到1300萬,增長最明顯的是亞太地區,其次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近東和北非地區。
在這樣嚴峻的背景下,國際社會愈加期待與中國和糧農組織在全球發展倡議、共建“一帶一路”等框架下加強合作,共同建設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韌性和可持續的農業糧食體系,努力推動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貝爾哈桑說,糧農組織-中國南南合作計劃將繼續協助發展中國家,為全球減貧、應急響應、農業糧食體系轉型,以及到2030年實現糧食安全、改善營養狀況貢獻力量。
糧農組織畜牧生產及動物衛生司司長他納瓦.天信說,他見證了中國在畜牧業生產方式上的重大變革,相信中國在這些農業領域的寶貴經驗能夠為更多國家提供幫助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