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智通財經網 日期:2023-01-12
從最新的產業調研信息來看,有18個性狀品種即將公示,大概率是在春節前,目前行業已在統計23年的制種需求名單,各家企業也準備好了轉基因種子專用的產品包裝,等品種落地后,就可以正式開始生產和銷售。
中國轉基因作物滲透率遠低于美國巴西等國家
據了解,過去五年中,我國平均86%的大豆和4%的玉米需依賴進口,且2020年來,我國玉米進口量開始快速增長,通過轉基因培育高產、優質、多抗和高效的新品種,將一定程度緩解資源約束,有效提高用量自給率。
2019年底以來,我國轉基因政策持續出臺,在″驗證轉入基因安全有效″、″驗證轉基因品種增產增收″、″管理標準明確細化″、″法規保護原始創新″等方面持續推進,為我國轉基因種子放開創造良好的技術和制度基礎。
轉基因性狀主要是抗除草劑和抗蟲兩個大類,商業化性狀有單一抗除草劑、單一抗蟲和既抗除草劑又抗蟲(雙抗)三種。其中雙抗性狀數量最少,經濟效益最高,對作物增產效益最佳。
2021年,我國對已獲得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的耐除草劑轉基因大豆和抗蟲耐除草劑轉基因玉米開展了產業化應用試點工作,試點取得了顯著成效,這標志著我國轉基因大豆、玉米的產業化試種終于邁開了歷史性的一步。
試點結果表明,我國轉基因大豆、玉米抗蟲耐除草劑特性優良,增產增效和生態效果顯著,配套的高產高效、綠色輕簡化生產模式也逐步形成。轉基因玉米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治效果可達95%,增產6.7%至10.7%,并且可以大幅減少防蟲成本。
作為常規玉米,南方地區嚴重時100株上會有200~400個幼蟲,而轉基因抗蟲玉米防蟲效果可達95%,非常顯著。轉基因大豆除草效果在95%以上,可降低除草成本50%,增產12%。
全球來看,轉基因自1996年推廣以來,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總體呈現上升趨勢,面積達到近2億公頃。
截至2019年,美國是全球轉基因作物面積最大的國家,并批準了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甜菜、木瓜、南瓜、蘋果等多種轉基因作物,轉基因平均應用率達到95%;阿根廷轉基因平均應用率達到100%,巴西達到94%,加拿大達到90%,印度達到94%。
相比之下,2019年中國的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僅為320萬公頃,占全球比重為1.7%,遠落后于美國、巴西等國家。
轉基因產業或正式進入商業化時代
華創證券認為,當前影響世界糧食的不利因素增多,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實現種源自主可控、種業科技自立自強已上升至國家戰略地位。在種業振興大背景下,轉基因商業化落地可期。
整體市場規模方面,據天風證券測算,我國部分農產品如玉米、大豆產品供需缺口存在擴大趨勢,而轉基因玉米、大豆的增收效果已得到驗證,預計轉基因玉米種子終端市場空間有望達600億元、出廠口徑空間360億元,利潤空間有望達108億元。
有分析人士表示,如果審定結果順利公布,意味著產業將正式進入商業化時代,那么轉基因板塊的投資邏輯也將從政策驅動轉變為以基本面驅動(類似之前5G牌照發放)。
多家投研機構稱,轉基因商業化放行在即,轉基因種子基于增產增益效果,銷售單價提升, 有望擴大國內種子市場規模,優質性狀公司及種子公司有望從中受益。
從國內市場來看,大北農、隆平高科(參股公司杭州瑞豐)及先正達(子公司中種集團)三價復合性狀玉米品種已具備商業化基礎,試種效果良好。
從企業的安全證書的儲備來看,大北農發力最早、隆平高科(參股公司杭州瑞 豐)次之,先正達(子公司中種集團)位列第三。大北農子公司大北農生物,是目前來我國轉基因技術安全證書拿到最多的主體(14個),隆平高科參股的公司杭州瑞豐(5個)次之,中種集團(3個)作為先正達全資子公司,在研發實力、資本力量、人才等方面占據有利地位。
企業的核心競爭點和新增利潤空間如何?
據行業專家介紹,轉基因技術必須在一定水平服務基礎上才有自己的競爭力。中國現在的頭部農業企業現在競爭的是育種水平,未來幾年將拼轉基因技術,等到轉基因技術普及后真正拼的是還是傳統育種水平。
談及企業的市場空間,上述專家介紹,頭一年市場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是轉基因的推廣是碾壓性的,農民但凡用過就不會回頭。要是轉基因市場放開,除了鮮食玉米,預期轉基因滲透率可以用6年左右時間從0增長到90%以上。在轉基因育種企業的定價權方面,預計各企業的定價不會差很多,以1畝地4000-5000粒玉米為例,預期公司能拿到10-20塊錢/畝。零售到農民可能50-60元/畝,未來價格可能漲到80元/畝左右,農民端成本雖然多收20塊,但實際增收100-200塊錢/畝。
天風證券農業分析師推薦大北農,稱轉基因利潤豐厚,長期空間足夠大。
天風證券預計,轉基因性狀收費10元/畝,第一年玉米種子推廣面積2000萬畝+,預計給帶來1億+利潤,第一年大北農性狀市占率有望達70%+。隨著轉基因推廣面積擴大,3-5年內在轉基因玉米滲透率到90%的穩定狀態下,大北農僅轉基因玉米種子預計可帶來10+億利潤貢獻。
中信農業分析師喊出″戴維斯雙擊″
中信農業分析師指出,預計23年實際種植面積增幅較大,彰顯國家力口速推進產業化決心和力度;預計23年制種面積將大幅高于22年,才能確保次年滲透率高增,強化5年滲透率快速達峰90%邏輯;安全證書和品種審定陸續落地,產品矩陣形成,為今后大規模產業化奠定更堅實的品種基礎。
分析師預期,品審落地后,資本市場關注度將迅速切換至23年新制種面積--這將決定大規模產業化推進力度,及板塊高增確定性。
該分析師認為,產業成長性驗證將取代政策博弈,成為生物育種板塊投資核心邏輯。龍頭存在"載維斯雙擊"機遇,有望先漲估值,再估值/業績雙升,釋放市值空間。中信證券首推具備轉基因產業化顯著領先優勢的大北農,稱其為估值低位且轉基因產業化前景好的種業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