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中國化工報 日期:2022-12-26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23年經濟工作時著重強調,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
堅持穩中求進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歷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以貫之的總基調。相比往年,今年會議兩次提出“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穩增長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穩”成為明年經濟工作的核心關鍵詞,以穩求進、以進固穩、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也成為明年石油和化工行業工作的重點。
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是大局,進是方向。當前我國經濟和行業經濟運行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全球經濟面臨滯脹威脅,衰退風險持續加大,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正在加深。因此,堅持穩字當頭,必須抓關鍵、守底線,穩的重點要放在穩住經濟運行上,放在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上。
從國內經濟總體情況看,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隨著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明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從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公布的行業經濟運行數據看,2022年1~9月,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2.25萬億元,同比增長18.5%;實現利潤總額9794.3億元,同比增長7.6%;進出口總額7870.4億美元,同比增長27.4%,經濟指標超出了年初預期。且2022年1~9月全行業的營業收入已接近疫情前2019年全年12.3萬億元的指標;9794.3億元的利潤更是比2019年全年的6683.7億元高出近50%;7870.4億美元的進出口總額也已高于2019年全年的7222億美元。因此,對于2023年的行業發展,我們不僅有“穩”的信心,也有“穩”的底氣。
中央提出的“三穩”工作中,穩增長是主要目標,要加強重點行業有效投資,培育壯大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提振市場需求。穩就業是重要基礎,要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就業擴容提質。穩物價是關鍵環節,要加快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確保糧食能源等重要民生產品的保供穩價,確保物價運行在合理區間,更好支撐經濟回穩向上。“三穩”為2023年的行業中心工作提供了總體目標和方向。
在提到穩增長具體目標時,中央提出要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將“質”放在“量”的前面,更凸顯了經濟發展“質”的重要性。
我國是世界石油和化學工業大國,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低端過剩、高端短缺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部分高端石化產品、化工新材料、專用化學產品尚無法滿足需求,產品結構優化、落后產能淘汰、過剩產能壓減的任務仍然艱巨;基礎理論研究能力、原始創新能力和科研成果工程化能力差距明顯;企業多而散,盈利能力偏弱,國際化經營水平較低,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不高;企業布局不盡合理,化工園區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園區建設仍有待規范提升;行業安全環保事故時有發生,“談化色變”現象依然存在,綠色發展任務艱巨。
要想實現質的有效提升,行業必須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核心任務,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在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高端新材料和精細化學品發展、產業數字化轉型、本質安全和清潔生產等方面重點發力,加快行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要通過結構優化調整和綠色安全發展,實現發展質量的變革;通過數字化轉型和技術管理創新,實現生產效率的變革;通過改革創新激發企業活力,實現發展動力變革。
要想實現質的有效提升,企業要加速向著世界一流和國內一流的方向趕超,以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塑造企業的硬實力;以具有高度市場辨識力、市場影響力、市場價值的品牌塑造企業的軟實力;以獨特的創新方法、管理體系和技術來源塑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準確把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堅定信心、奮力拼搏,我們就一定能以高質量發展新成效開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