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已初步建成中央儲備與地方儲備協同發展的糧食儲備體系,在穩市、救災、恤民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央儲備糧:由中儲糧集團公司負責經營管理,主要用于調節全國糧食供求總量、穩定糧食市場及應對重大自然災害或其他突發事件等儲備的糧食和食用油,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地方儲備糧:主要用于區域(省、市、縣)市場保應急、穩糧價、保供應,是國家糧食安全的第一道防線。
隨著糧食市場化程度增強,我國糧食儲備管理體制機制亟需深化改革?;谖覈Z食儲備主體較為單一(以政府儲備為主),社會責任儲備制度有待健全(糧食企業儲備規模較小等)現狀。近年來,我國積極培育民間收儲主體的自發調節能力,鼓勵用糧企業和農民入市收儲,以適應糧食流通市場化改革的需要。
企業儲備作為政府糧食儲備的必要補充,是確保區域糧食安全的重要抓手。建立企業糧食社會責任儲備,是我國糧食儲備制度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
2019年我國對糧食儲備管理作出全面部署,勾勒了全新的糧食儲備安全制度框架。在中央深改委第八次會議上審議通過《關于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加強糧食儲備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見》,指出要推動中央儲備與地方儲備、政府儲備與企業儲備互為補充、協同發展。要改革完善糧食儲備管理體制,健全糧食儲備運行機制,加快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近年來,全國不斷加快企業社會責任儲備建設,包括糧食主產省在內的多個省份,陸續建立“政府儲備、企業儲備互為補充”的全社會儲備共擔機制。
吉林實施糧食經營者最低和最高庫存量標準辦法
為加強糧食宏觀調控,確保糧食供給平衡和價格基本穩定,吉林推進規模以上糧食加工企業建立社會責任儲備工作,近日印發了《吉林省糧食經營者最低和最高庫存量標準實施辦法》,厘清最低最高庫存量與企業社會責任儲備之間的關系。
《辦法》規定,在吉林省行政區域內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注冊的從事糧食收購、加工、銷售的規模以上經營者應當執行特定情況下最低或最高庫存量標準。并且對糧食經營者拒不執行特定情況下最低或最高庫存量標準的,由糧食和將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
河南建立糧食加工企業社會責任儲備
為增強自身的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河南作為中原大糧倉嘗試政企儲備互補的新模式,積極推進建立糧食加工企業社會責任儲備,豐富市場調控和應急手段。
2021年8月河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建立糧食加工企業社會責任儲備的指導意見》,明確了糧食加工企業社會責任儲備的建立、管理、動用和保障措施,其中糧權屬于糧食加工企業,平時用作企業日常經營周轉,由企業自負盈虧;如遇特殊情況,無條件服從政府統一調度,承擔調節區域糧食市場供求和應對局部突發事件等任務。
關于糧食加工企業社會責任儲備,《意見》提出,原則上轄區內正常生產經營的日處理小麥、稻谷能力達到500噸以上的面粉、大米加工企業,日處理小麥、稻谷能力200噸以上的加工企業,偏遠山區縣等日處理小麥、稻谷能力100噸以上的加工企業均需建立社會責任儲備。糧食加工企業建立的社會責任儲備規模,不得低于該企業上一年度日均實際成品糧加工量的20%。
同月,山東印發《山東省糧食社會責任儲備管理暫行辦法》,將社會企業儲糧納入到糧食儲備計劃,進一步增強和豐富糧油市場保供穩價手段。《辦法》指出糧食社會責任儲備規模由市縣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會商有關部門,參照本地糧食經營者最低和最高庫存量相關標準,根據轄區保供穩價需要和糧食加工企業加工、儲存等狀況,結合原有成品糧油儲備確定。儲備規模原則上至少滿足轄區常駐人口5天口糧需求。
黑龍江作為全國糧食穩產保供的排頭兵,提升全省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積極推進糧食加工企業建立社會責任儲備,逐步建立常態化的社會責任儲備和相應的運行管理機制,進一步提升增強防范風險能力?!逗邶埥〖Z食社會責任儲備方案》規定企業社會責任儲備的數量標準,以2020年企業全年日均加工量為基數,原則上按企業2~3天的平均加工量水平確定,具體由各市(地)結合試點企業實際,綜合考慮相關因素探索確定。企業社會責任儲備的數量可由成品糧、原糧組成,除政府緊急動用外,原則上成品糧的數量不低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