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中國化工報 日期:2022-07-20
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啟動上線交易至今,全國碳市場運行已滿一周年。針對全國碳市場運行以及石化化工行業的準備情況,記者專訪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產業發展部副主任李永亮。
記者:全國碳市場啟動運行的一年中,一些擁有自備電廠的石化化工企業也參與其中。這些先行參與的企業積累了哪些寶貴經驗?在參與市場交易中出現了什么問題?為下一步石化化工企業全面參與碳交易提供了哪些借鑒?
李永亮:石化化工行業擁有自備電廠的企業先行參與碳市場交易后,確實有所收獲。首先是樹立了關于碳交易的相關概念,對碳交易也有了更加直觀的感受和認識;其次,通過直接參與碳交易,企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熟悉了相關規則,進行了實際操作,也鍛煉了隊伍和人員。
企業在實踐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一方面,對于碳市場而言,石化化工企業參與的面還比較窄,僅限于有自備電廠的企業。另一方面,從配額分配來說,自備電廠有歷史形成的客觀情況。即對于石化化工企業而言,其自備電廠在生產實踐中,承擔著非常重要的提供蒸汽和部分電力的任務。因此,對于他們的配額分配就需要進行單獨考慮,應避免將其與大型發電廠放到一起進行比較。否則,對于自備電廠來講就存在一個公平性的問題。此外,從目前實踐來看,碳排放監測、核算、核查和交易人員儲備還不充足,必須加大這方面的培訓力度,要盡快在企業中形成具有實操能力,熟悉相關政策、法律法規和標準,能夠對企業進行碳排放管理的人才梯隊。
記者:根據目前碳市場運行的情況看,石化化工行業會在何時進入碳市場進行交易?
李永亮:石化化工行業何時進入到碳市場,要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對于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節奏的整體把握和安排,以及生態環境部等相關業務主管部門對于碳市場擴容節奏的安排。石化化工行業肯定會被納入碳市場,但是在八大行業中,由于石化化工行業相對其他行業來說更復雜一些,涉及到的產品品種更豐富,前期的準備工作也會較多。那么其納入碳市場應該是在八個行業里偏后的位置。如果要做一個時間點的預測,我們認為在“十四五”最后兩年進入的可能性較大。
記者:目前石化化工行業碳排放的統計核算及相關評估工作處于什么階段?
李永亮:就目前石化化工行業碳排放的統計核算工作來說,根據國家對于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總體安排和相關方案,石化聯合會正在開展準備工作。去年8月份,國家成立了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組,石化聯合會是成員單位之一,現在正在組建石化化工行業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組,并建立統計核算體系,為下一步根據國家統一安排,針對企業相關的統計核算標準、技術規范、排放因子,以及尋找良好的統計核算指引、案例和做法,開展相關的工作。同時,我們在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及其評價等方面也會開展研究,為行業碳排放統計核算等提供基礎資源。
記者:碳排放管理員新職業培訓工作已經全面展開,該新職業對行業和企業參與碳排放權交易有何作用?
李永亮:碳排放管理員新職業在去年3月份正式列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之后,極大地推動了碳排放管理員能力建設等工作。目前,碳排放管理員職業能力體系建設已有較大進展。一是《碳排放管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已經形成征求意見稿,下一步會抓緊時間盡快完成相關開發工作。二是碳排放管理員培訓所需要的一系列基礎資源,包括碳排放管理員系列教材的開發工作,也已接近尾聲,經國家部委審定后,會陸續出版發行。碳排放管理員培訓的整個成系列的課件,同樣在開發制作中。而且碳排放管理員的題庫開發工作也已展開。上述工作將作為碳排放管理員培訓提供所需要的基礎資源,為各個行業碳排放管理員的培訓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碳排放管理員職業能力建設的開展,或者說培育一批合格的碳排放管理員,對于全國碳市場的建設是不可或缺的。因為二氧化碳的排放監測、統計核算、核查這三項基礎工作都要由碳排放管理員來完成,也需要這樣一批人去參與碳交易。另外,伴隨交易過程,企業也會有方方面面問題的咨詢,需要碳排放咨詢員。從這些角度來看,碳排放管理員是碳交易市場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碳交易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通過碳排放權交易,可以降低減碳成本,推動綠色低碳,包括零碳和負碳技術的研發及實施,而且有利于提升低碳項目的經濟效益。另外,中國碳市場的建設工作對于應對國際綠色貿易壁壘,也能起到積極作用。比如在應對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時,中國的碳市場發展起來之后,是可以起到一定的對沖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