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卓創資訊 日期:2022-03-09
導語:國內小包裝食用油的價格在近幾年連續上漲,面對我國食用油進口依存度越來高的現狀,作為糧食安全范疇的食用油安全同樣關系著各級政府的責任與調控目標方向。今年剛出臺的農業領域調控政策中,除了“米袋子、菜籃子”外,對于“油罐子”的關注度也在上升。接下來,國產油料作物的產能提升,將成為重要任務。
近期關于農業的兩大重要文件之一,《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對于加強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議中,油料品種占了七八個席位,包括大豆、花生、油菜、油茶、油葵、芝麻、胡麻在內的七個品種,而棉花也屬于油種的一個小分類。同樣,在今年一號文件中也同時提出,要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等保障措施。
從大宗商品市場的角度,我們看到近幾年來油脂板塊的上漲幾乎沒有停息。近期地緣政治背景下,近一個月以來油脂板塊與能源板塊成為上漲的兩大主力,其中漲幅最大的是油脂鏈相關產品,棕櫚油、菜粕、豆粕等相關產品漲幅在20%左右。
這一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從需求、供應、政策、國際環境四個方面來分析。
從需求增速看,近十五年來中國油脂需求維持增長態勢。
近十年中國油脂需求平均增速為3.16%,而近五年平均增速為2.18%。2020/21年度中國油脂的消費總量同比上年度上漲2.07%。
從油脂消費比例來看,豆油與棕櫚油占居最大的比例,而恰恰也是這兩個品種,其進口量幾乎屬于最高:我國棕櫚油完全依靠進口,主要貿易伙伴是馬來西亞和印尼,而大豆的進口依存度,也早已超過80%。
2021年,菜籽油進口量占總供應量的40%左右。豆油方面,進口量只占6%,國內在2017-2018年前后高產出高庫存的供應壓力經過隨后一兩年的消化后,商業庫存逐漸降至低位,2019/2020年度前后中國豆油供需逐步趨向緊平衡,并一直持續至2020/2021年度。
花生油進口量占總供應量的比例,從幾年前的3-5%,到2021年上升到10%的位置。
國內大豆、菜籽、花生等主要油料作物的產量,將直接影響接近80%的食用油原料供應問題。
大豆方面,近幾年雖然國家增加大豆種植補貼等,大力扶持及鼓勵農戶種植大豆,但由于與玉米存在爭地的問題,且玉米的種植收益較高,2021年中國大豆種植面積下滑至711萬公頃,較2020年面積減少224萬公頃;產量較上年度減少17.08%。今年一號文件中,提到進行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截至到2月底,政府已經發10萬份指導手冊,分發給16個省份。
菜籽方面,國內種植面積下降幅度更為明顯,近五年國產菜籽種植面積、產量持續下滑。2015年臨儲政策取消后,因種植收益下滑,國產菜籽面積持續下降,近五年平均下滑速度達8.54%。
過去5年我國花生供應量呈現由寬松到緊縮又陸續回升的狀態。據卓創資訊統計,2021年中國新季花生產量約在1641.09萬噸,較2020年下滑0.22%。
政策指導方面,層層強調油料作物產能提升的重要性
自去年三四季度以來,我國政策層面對油脂油料安全的重視程度越發明顯,在新發布的一號文中就三次提到相應保障要求。其中之一提出大豆與玉米帶狀種植新模式;其二,提到“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即需要“加大耕地輪作補貼和產油大縣獎勵力度,集中支持適宜區域、重點品種、經營服務主體,在黃淮海、西北、西南地區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在東北地區開展糧豆輪作,在黑龍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區、寒地井灌稻區推進水改旱、稻改豆試點,在長江流域開發冬閑田擴種油菜。開展鹽堿地種植大豆示范。支持擴大油茶種植面積,改造提升低產林”。
而在《“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分別有兩處重點提到油料作物的保障要求。其中之一,為加強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部分,提出“以東北地區為重點、黃淮海地區為補充,提升大豆生產保護區綜合生產能力。以新疆為重點、長江和黃河流域的沿海沿江環湖地區為補充,建設棉花生產保護區。以長江流域為重點,擴大油菜生產保護區種植面積。積極發展黃淮海地區花生生產,穩定提升長江中下游地區油茶生產,推進西北地區油葵、芝麻、胡麻等油料作物發展”。
其次,在優化糧食品種結構中,《規劃》也提到,要“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增加高油高蛋白大豆供給”。
針對油茶方面,早在2020年11月,發改、林草局、科技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中國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及證監會等十部門聯合發了一個文件,叫《關于科學利用林地資源促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推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出要科學規劃產業布局、加大政策引導力度,鼓勵利用各類適宜林地發展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背景:發展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產業是豐富農產品供給結構、助力國家糧油安全、促進林區山區群眾穩定增收、實現資源永續利用的重要舉措。
目標方面,2025年,新增或改造木本糧油經濟林5000萬畝,總面積保持在3億畝。所以用5年時間新增或改造大約六分之一的面積,實現木本油產量達250萬噸,什么概念呢,差不多是近幾年來國內一年的菜油產量。到2030年,形成整個產業的良好格局,在生產流通加工體系更健全。木本中一些小油種,比傳統油種更符合人類健康需求,位列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排行榜上。另外,也符合解決當前主要社會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發展之間的矛盾。
最后,從國際來看,受天氣等影響,外圍因素不樂觀。
加拿大2021/2022年度油菜籽產量大幅下降;加拿大農業暨農業食品部1月預計,加拿大2021/2022年度油菜籽單產為1.4噸/公頃,同比下降40.17%;總產量為1259.5萬噸,同比下降35.36%,創出近13年來最低值。2月初,加拿大統計局發布的庫存報告也證實該國油菜籽供應緊張。
作為大豆種植的主要區域,南美地區也遭受了嚴重的干旱問題。根據目前市場主流機構的粗略計算,2021/2022年度南美大豆同比減產超過2000萬噸,全球大豆供需平衡表遭遇顛覆性改變。南美大豆大幅減產使得全球大豆供需平衡收緊,令全球對美豆的依賴性大幅增強,市場對美豆2022/2023年度新季產量的容錯度也隨之降低。
結合近期熱點事件,烏克蘭地區是全球重要的菜籽進出口國,出口量位列全球第三位。如果歐洲進口烏克蘭菜系短期遇阻,歐洲將加大對于加拿大菜系的進口,對加籽價格可能造成向上拉動。
從國內來看,我國大部分區域油料產業鏈和價值鏈提升空間仍然很大,需要加快提升現代化水平,打造全產業鏈,拓展農業增值增效空間。接下來,國內在政策調控方面,預計保障力度將較過去幾年明顯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