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中化新網 日期:2021-12-20
據了解,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自簽署《斯德哥爾摩公約》以來,在建立國家履約機制、構建環境風險防控體系、強化綠色替代、參與全球治理等方面,為履約貢獻了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20年來,履約行動減少了每年數十萬噸POPs的生產和環境排放,提前完成含多氯聯苯電力設備下線處置的履約目標,全國主要行業二噁英排放強度大幅下降,環境和生物樣品中有機氯類POPs含量水平總體呈下降趨勢,為環境質量改善做出重要貢獻。
相關行業協會對履約工作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周竹葉發表視頻講話指出,公約簽署20年來,中國石化聯合會按照《國家實施計劃》的設計要求,認真配合生態環境部及相關部門在石化行業積極開展工作,為我國各階段履約貢獻了化工智慧。
一是積極開展行業調研。中國石化聯合會組織氯堿、氟硅、農藥等行業協會承擔了氯丹、滴滴涕、六氯代苯、三氯代苯、滅蟻靈、多氯聯苯、二噁英、呋喃、短鏈氯化石蠟、全氟辛基磺酰化合物和全氟辛酸(PFOS/PFOA)、其鹽類及相關化合物等多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生產、使用及替代品開發信息的調研、評估、論證工作。參與了中國削減和淘汰殺蟲劑類POPs的戰略生產行業調查子項目、全球環境基金項目“中國全氟辛基磺酰化合物和全氟辛酸(PFOS/PFOA)生產應用情況調查”項目、“報送中國PFOS和PFOA 2007、2008年生產情況”、“中國全氟辛基磺酸及其鹽(PFOS)/全氟辛基磺酰氟(PFOSF)2009年生產情況調查”等工作。通過深入開展行業調研,為我國開展履約工作提供了信息基礎。
二是深入開展政策研究。受生態環境部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委托,承擔了《我國PFOA及鹽類和相關化合物相關特定豁免用途需求研究》、《全氟辛酸類物質和短鏈氯化石蠟相關行業基本情況和替代情況調研》;配合工信部開展短鏈氯化石蠟相關標準制定。研究了斯德哥摩公約增列PFOA對我國氟化工產業和經濟社會的影響,研究了立即停止生產使用PFOA用于非特定用途豁免用途的可行性,提出了公約增列PFOA的政策建議。同時,委派行業專家參與了“全氟烷基化合物人群暴露風險與防控對策研究”“基于生態效益的區域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和有毒化學管理東營示范項目實施方案”、全球環境基金“中國PFOS優先行業削減與淘汰項目”等數十項活動、項目評審及專業培訓工作。石化聯合會還參加了斯德哥爾摩公約歷年的年度技術協調會;參與了POPs國家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參加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召開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審查委員會議題討論會,為談判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三是強化企業主體責任。為加快推動行業綠色發展,中國石化聯合會制定了《“十四五”綠色發展指南》,將加強POPs管控和加快POPs替代品開發作為重點任務。積極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制定《國家鼓勵發展的有毒有害原料(產品)替代目錄》、《優先控制化學品目錄》、《環境保護綜合名錄》,推進包括POPs在內的有毒有害溶劑與助劑等原材料和高毒、高殘留農藥等產品的替代。逐步限制、淘汰高毒、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產品和工藝技術,實現生產清潔化和產品綠色化。同時,石化聯合會將包括POPs在內的有毒有害化學品管理納入行業責任關懷、綠色制造、綠色標準、環境信息披露等工作體系,強化企業主體責任。
周竹葉說,當前,生態環境部發布了《新污染物治理實施方案》,將包括POPs在內的有毒化學品管理作為國家環境監管的重點。中國石化聯合會將認真落實斯德哥爾摩公約要求和《國家實施計劃》,組織企業有序推進POPs的逐步淘汰,加快替代品開發,加快推動相關行業實現綠色轉型。相信在中國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一定能完成公約履約要求,為共建可持續的綠色化工產業、保障全球化學品安全貢獻力量。
對于未來的履約工作,會議強調,近期印發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明確,將針對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新污染物,實施調查監測和環境風險評估,動態發布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實施全過程環境風險管控措施。“十四五”時期,中國將進一步強化履約頂層設計,一如既往嚴格踐行履約承諾,深入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為淘汰和削減POPs,保護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安全做出新的努力。
會上,斯德哥爾摩公約、鹿特丹公約、巴塞爾公約三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羅爾夫•帕耶先生通過視頻,贊譽中國在履約方面做出的承諾和奉獻,并強調中國對履約關鍵科學進程的參與至關重要,為在更廣泛的區域和全球持續防范POPs危害做出了重要貢獻。聯合國相關機構、地方生態環境部門、行業協會有關負責同志參會并致辭。
會議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行。來自國際組織,國家履行斯德哥爾摩公約工作協調組成員單位、生態環境部相關司局、地方生態環境部門、科研院所、行業協會代表和履約專家委員會委員等200余人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