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東興證券 日期:2021-11-17
在第一個征求意見稿對《審定辦法》的修改中,增加了轉基因品種的審定程序,在品種審定的申請受理、品種試驗、審定公告、撤銷審定等方面都做出了詳細規定。第二個征求意見稿主要對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進行完善,并對取得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五年后延期做出了相應安排。
本次方案最核心改動為轉基因品種審定程序簡化:“申請審定的轉基因品種,除目標性狀外,其他特征特性與受體品種無變化,受體品種已通過審定且未撤銷審定,按以下兩種情形進行品種試驗:①申請審定的適宜種植區域在受體品種適宜種植區域范圍內,可簡化試驗程序,只需開展一年的生產試驗;②申請審定的適宜種植區域不在受體品種適宜種植區域范圍內的,應當開展兩年區域試驗、一年生產試驗。 對于轉育的新品種,應當開展兩年區域試驗、一年生產試驗和 DUS 測試。”對于當前已獲安全證書品種,只需經過一年生產性試驗即可制種進行銷售。
整體來看,本次相關規章修訂主要圍繞推進轉基因品種商用化展開,在已有轉基因棉花的基礎上,在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申請、轉基因品種申請、命名、轉基因生產經營許可證申請等方面都進行了完善,填補了我國轉基因商用化的法律空白。目前轉基因商用化落地已經做到了有法可依,全面進入實施階段。我們認為,今年以來隨著一系列種業相關政策陸續出臺,我國種業發展進入新階段,龍頭種企發展環境得到極大改善。隨著本次規章修訂,轉基因商用化落地已經逐步成為現實,生物育種大門已經逐步打開。
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預測,若按2021 年年末審定方案征求意見正式通過發行,2022 年進行生產性試驗,2023 年制種,則2023 年末至2024 年轉基因種子有望形成銷售;(目前預期差在于此前各企業自做的生產實驗數據能否直接采用,若能最快還可節約1 年時間,即2022 年末開始銷售)。
國內目前涉及轉基因玉米育種單位主要為“四企一所一校”:大北農旗下大北農生物技術公司(簡稱大北農生物)、隆平高科旗下杭州瑞豐生物科技公司(簡稱杭州瑞豐)、隆平生物、中化旗下的先正達;及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從研發進展看,大北農生物技術、杭州瑞豐已于2020 年1 月獲得了農業農村部“安全證書”,而先正達、隆平生物目前處于申請安全證書階段,上述企業玉米轉基因品種有望構成中國第一批玉米轉基因品種。
2020 年中國玉米種植面積61896 萬畝,按平均用種量1.8公斤/畝,玉米種子需求量11.14 億公斤。目前,擁有轉基因安全證書的主要是科研為主的單位,必須要將其轉基因專利搭載到現有主流玉米品種上銷售,轉基因研發公司收取授權費或銷售分成模式取得營業收入。如果按10-15 元/畝收取授權費,則中國轉基因品種可新增62-93 億銷售收入(100%滲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