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中化新網 日期:2021-10-18
又一個國家級區域發展戰略規劃出爐!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
這是繼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之后的又一大國家戰略。
為什么是黃河流域?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古老而偉大的中華文明,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
黃河流域的重要性和戰略地位非常突出。規劃范圍為黃河干支流流經的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山東9省區相關縣級行政區,國土面積約130萬平方公里,2019年年末總人口約1.6億。
《規劃》指出,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動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在國家發展大局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比如,最近多地拉閘限電,給生產生活帶來不便,也讓煤炭供應再次受到關注,而黃河流域能源資源富集,煤炭、石油、天然氣和有色金屬資源儲量豐富,正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礎工業基地。
然而,黃河一直“體弱多病”,生態本底差,水資源十分短缺,水土流失嚴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弱,沿黃各省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尤為突出。
綜合表現在五個“最大”:最大的矛盾是水資源短缺、最大的問題是生態脆弱、最大的威脅是洪水、最大的短板是高質量發展不充分、最大的弱項是民生發展不足。
《規劃》指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具有深遠歷史意義和重大戰略意義。
能源化工行業迎來哪些新機遇?
黃河流域作為我國能源富集區,具有發展能源化工產業的諸多優勢,這份25000余字的綱領性文件中對此有頗多著墨。
《規劃》提出,構建“一軸兩區五級”發展動力格局,促進地區間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以山西、鄂爾多斯盆地為主的能源富集區,加快能源現代化發展。
黃河流域水資源十分短缺,《規劃》要求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在規劃編制、政策制定、生產力布局中堅持節水優先,細化實化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舉措。開展黃河流域水資源承載力綜合評估,建立水資源承載力分區管控體系。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暫停水資源超載地區新增取水許可,嚴格限制水資源嚴重短缺地區城市發展規模、高耗水項目建設和大規模種樹。建立覆蓋全流域的取用水總量控制體系,全面實行取用水計劃管理、精準計量,對黃河干支流規模以上取水口全面實施動態監管,完善取水許可制度,全面配置區域行業用水。
《規劃》還要求,深挖工業節水潛力,加快節水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推進能源、化工、建材等高耗水產業節水增效,嚴格限制高耗水產業發展。支持企業加大用水計量和節水技術改造力度,加快工業園區內企業間串聯、分質、循環用水設施建設。提高工業用水超定額水價,倒逼高耗水項目和產業有序退出。
黃河污染表象在水里、問題在流域、根子在岸上。《規劃》提出,加大工業污染協同治理力度。推動沿黃一定范圍內高耗水、高污染企業遷入合規園區,開展煤炭、焦化、化工等行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強化工業爐窯和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實行生態敏感脆弱區工業行業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要求。嚴禁在黃河干流及主要支流臨岸一定范圍內新建“兩高一資”項目及相關產業園區。開展黃河干支流入河排污口專項整治行動,加快構建覆蓋所有排污口的在線監測系統,規范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核。嚴格落實排污許可制度,沿黃所有固定排污源要依法按證排污。沿黃工業園區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穩定達標排放,嚴控工業廢水未經處理或未有效處理直接排入城鎮污水處理系統,嚴厲打擊向河湖、沙漠、濕地等偷排、直排行為。加強工業廢棄物風險管控和歷史遺留重金屬污染區域治理,以危險廢物為重點開展固體廢物綜合整治行動。加強生態環境風險防范,有效應對突發環境事件。健全環境信息強制性披露制度。
黃河流域煤油氣資源豐富,《規劃》提出建設全國重要能源基地。有序有效開發山西、鄂爾多斯盆地綜合能源基地資源,推動寧夏寧東、甘肅隴東、陜北、青海海西等重要能源基地高質量發展。加強能源資源一體化開發利用,推動能源化工產業向精深加工、高端化發展。加大石油、天然氣勘探力度,穩步推動煤層氣、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開采利用。支持開展國家現代能源經濟示范區、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等建設。
黃河流域的高質量發展,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發展是題中應有之義。《規劃》提出,以沿黃中下游產業基礎較強地區為重點,搭建產供需有效對接、產業上中下游協同配合、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緊密銜接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合作平臺,推動產業體系升級和基礎能力再造,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提高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對傳統產業滲透率,推動黃河流域優勢制造業綠色化轉型、智能化升級和數字化賦能。著力推動中下游地區產業低碳發展,切實落實降低碳排放強度的要求。
《規劃》要求,健全區域間開放合作機制方面。比如,引導陜西、寧夏、內蒙古毗鄰地區統籌能源化工發展布局,加強生態環境共保和水污染共治。
此外,《規劃》還提出強化跨區域大通道建設。比如,加強煤炭外送能力建設,加快形成以鐵路為主的運輸結構,推動大秦、朔黃、西平、寶中等現有鐵路通道擴能改造,發揮浩吉鐵路功能,加強集疏運體系建設,暢通西煤東運、北煤南運通道。優化油氣干線管網布局,推進西氣東輸等跨區域輸氣管網建設,完善沿黃城市群區域、支線及終端管網。加強黃河流域油氣戰略儲備,因地制宜建設地下儲氣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