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中國化工報 日期:2021-09-13
近年來,隨著上市公司規模的擴大,以及合規方面的要求和監管力度的提高,上市公司違規處罰呈現明顯的上升態勢。據專業機構統計,上市違規處罰按類型主要集中在公司運作治理違規、公司信息披露違規、股票交易類違規、交易關聯交易違規四方面,占違規處罰比例分別為24%、19%、15%和11%。此前因各種違規被證監部門和證券交易所采取發布警示函甚至退市等措施的化工上市和擬上市公司也不在少數。
2014年6月20日,天合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隨后該公司因被指“夸大盈利能力,稅務數據存疑,存在“陰陽財務賬簿”,且無法出具2014年年報,被香港聯合交易所宣布從2020年6月11日起取消上市地位;2019年以來,神霧環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因信息披露存在重大差錯等被北京證監局連續處罰,最終在債務連環爆雷后退市;康得新復合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此前被指虛增利潤119億元,2021年4月6日深交所決定對公司股票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公司股票終止上市;2021年8月27日,中國證監會官網公示的《關于對杭州福萊蒽特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監管措施的決定》顯示,因該公司存在“2017年多計凈利潤501.64萬元、收入確認方面合同訂單不完整且客戶簽收單等重要單據缺失、部分人員薪酬以發票報銷方式支付且未繳納個人所得稅等問題”,證監會決定對其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這些企業的不法行為,不僅對上市企業整體聲譽造成了不利影響,也損害了行業形象。
隨著以新股發行注冊制為標志的資本市場改革大幕拉開,一大批優質企業登陸A股市場。通過上市,我國眾多企業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融資支持,實現了快速發展。但合規經營是企業在資本市場實現長期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本輪改革對上市企業信息披露、盡責意識以及法治監管提出了更高、更完善的要求,上市和擬上市企業務必要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建立完善合規經營體系。
當前,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涌現出一批“專精特新”企業。這些企業多數技術較先進、產品有特色,在推動上下游產業創新升級、行業高質量發展、實現“雙碳”目標等方面頗具發展潛力。資本風口下,不少石化企業也借助資本市場平臺來進一步募集資金,獲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在化企上市募資的過程中,企業合規體系建設問題尤為重要。
我國實施的《證券法》修訂等一系列完善資本市場規則的舉措,將信息披露和合規經營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因此,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等不法行為必須堅持“零容忍”,持續加強監管,保持高壓態勢。要通過各種機制來推動上市公司逐步完善系統化的合規管理工作,從日常管理到公司治理層面都建立起制約與監督機制,引入“吹哨人”制度,及早暴露問題。同時,相關企業也應該練好內功,敬畏法治、敬畏投資者,提高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在資本市場大潮中爭取有更大的作為,為行業及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