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中國化工報 日期:2021-08-19
《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將實現3萬億元,年均增速6%,包括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35%,高技術產業產值占比32%,工業增加值達到9000億元,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在30%左右,軟件業務收入達到5000億元等多個目標。
根據《規劃》,“十四五”重慶市制造業在產業發展方向上,將重點建設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技術和綠色環保6類產業。
其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方面,將面向“智造重鎮”“智慧名城”建設需求,建設國家重要的功率半導體器件、柔性超高清顯示、新型智能終端、先進傳感器及智能儀器儀表、網絡安全產業基地和中國軟件名城。
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方面,將發揮在燃油汽車生產能力、零部件配套體系和集成電路生態等方面綜合優勢,促進新能源汽車與信息通信、能源、交通深度融合,建設國內領先的動力電池產業基地、氫燃料電池應用示范基地和國內先進的汽車電子產業基地。
高端裝備方面,將推動傳感器、通信模組等組件在整機中植入和有色合金、合成材料等新材料應用,建設國家重要的中高端數控機床、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新能源裝備產業基地和西部領先的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裝備產業基地。
新材料方面,將面向產業發展和重大工程建設迫切需求,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聚酰胺材料、聚氨酯材料產業基地和國家重要的先進有色合金材料、玻璃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基地。
生物技術方面,將面向重大疾病發現和居民健康管理領域需求,加快生物藥上市步伐,推動醫療器械、化學藥原料藥及制劑、現代中藥升級發展,建設國內一流的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
綠色環保方面,將面向“碳達峰、碳中和”要求和生態文明建設迫切需求,豐富節能環保、新能源領域技術裝備種類,壯大再生資源、再制造等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規模,建設國家重要的節能環保、再生資源、氫能及儲能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