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農民日報 日期:2021-03-30
3月28日,2021中國農業服務者大會在北京召開。全國政協農業農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農業經濟學會會長陳曉華作主旨報告。
在“三農”工作的重心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之年,一年四季在于春,春耕春管從南向北陸續展開,大家匯聚在這里,交流和研討有關農業發展之路,我覺得很重要。
農業社會化服務是一個大題目,要深化對這個課題的認識,積極探索和創新經驗和辦法,需要在座各位共同努力。所以我今天想借此機會就農業社會化服務問題談些認識,和大家分享。
我想發展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首先是要深化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大家知道中央對發展專業化、社會化的農業服務高度重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決定,以及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特別是中央農村工作會上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都反復強調要健全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我認為這是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重大戰略。
這些年,農業社會化服務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進入了快車道。據統計,目前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化專業組織已超過90萬家,這里面包括合作社、龍頭企業、專業服務公司,服務面積達16億畝次,服務農戶7000萬余戶??梢哉f已經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之舉。特別是去年面臨新冠疫情影響,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積極向農戶提供生產服務,為奪取全年糧食豐收和保障農產品供給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實踐證明,在我國這樣大國小農的特殊國情農情背景下,發展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特別重要。
通過有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可以幫助解決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辦起來不合算的事情、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效銜接,它的基本作用就是怎樣通過社會化服務帶動和引導小農戶走向農業現代化之路,這是我們在現代化過程中碰到的第一大難題,就是解決小農戶問題。解決小農戶問題,我們都在講要引導到現代化軌道上來,而通過服務的方式是比較有效的。
同時,我們通過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采取統種統收、統防統治等一些方式,來實現連片種植、降低成本的規模效應,也就是解決了我們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過程中的第二大難題,就是規模和效益。農業現代化的規模發展在不同產業有不同方式,尤其是在糧棉油生產上要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農業規模經營道路,不是靠簡單靠土地規模,而是靠我們有效的服務開展。這是符合中國特色的規?;囊粭l路徑。通過有效的統種統收、統防統治來實現,這是發展的路徑和方式的轉變。
第二,我認為要找準農業發展短板,到底我們在農業發展中遇到什么發展瓶頸,也需要大家充分認識。
大家看到,我們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還處于成長階段,盡管這幾年發展的很快,但是與農業農村的需求還有一定的差別。從調查看,隨著農村老齡化、農業兼業化趨向越來越嚴重,對農業社會化服務提出了很大的需求。各種形態、各個環節的農業服務是本就存在的,比如代耕、代種、代收等農機服務,已經存在了許多年。那為什么我們提出了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因為它是有新的業態,是新興產業帶來的。而過去我們認識到了,但實踐發展沒有到位,所以沒有形成這樣的市場,沒有發展動力,而現在有動力了,我們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來破解難題。
現在看來,我們的服務供給和服務需求還不完全適應?,F在突出問題有,一是服務的能力,尤其是我們的服務能力不強,技術裝備比較落后,服務規模不大,服務半徑比較小,實際上我們的服務和需求還是有差距的,我們大多數服務還是以區域為單位的服務。二是服務領域不寬,產前產后服務比較少。三是服務質量不優,專業人才比較缺。四是我們標準化的服務流程還不夠,所以過去搞放管服首先面臨的是服務標準,如果沒有標準化的流程服務是很難成長起來的,所以在這些方面需要多加努力。
三是大力扶持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現在的政策已經很多了,但問題是把它們集成形成支持的政策體系,這是需要我們做的。要形成一個與事業發展相適應的、全面的政策扶持體系。在這方面有幾個點是應該深入研究和積極探索的。
一是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更好提升服務組織發展能力。我覺得財政扶持政策怎么樣更好的發揮好,它對服務業的發展,對服務者發展的引導,這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要加大力度,還要發揮政策工具對產業化的引導作用。要通過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資金,引導各種服務項目向綜合服務發展。我們現在的專業服務有很好的基礎,如何在專業服務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向綜合服務平臺發展。我們的社會服務環節也好,公共服務環節也好,要向綜合服務發展,在專業服務基礎上形成綜合服務。比如說我們的農機服務,技術推廣服務,植保服務,供銷服務,現在已經形成了體系,如何在這種體系上來擴展,這完全是可以通過我們的扶持政策來定向引導的。同時通過扶持政策鼓勵服務組織拓展服務領域和服務方式,重點把多種形式的訂單式的托管服務開展起來。一是引導組織向綜合服務發展,二是引導服務聚焦重點和難點,和發展有潛力的服務方式。也就是說,聚焦小農、大田作物,來開展多種形式的訂單式服務。
實踐證明,訂單服務這種方式更有利于農民接受,利益比較直接,比較精細。容易形成市場化平等的交換關系,所以從這點上來講訂單扶持應該是政策服務的重點。在財政政策里要用好現有的農機補貼政策、托管服務社會化服務等專門項目,重點聚焦一些關鍵環節。用好我們原有的農機補貼。現在看來,要加大農機以舊換新的服務,加快農機裝配的更新和升級。我們的一些服務設備、服務裝備還比較落后,要通過加大農機更新力度,來加快農機更新換代。要探索建立農機作業制度,特別是對秸稈還田回收等綠色發展的服務加大力度。過去我們的農機補貼主要聚焦在購置機具上,今后要引導向增加作業補貼去發展。尤其是對現在政策有要求的,老百姓做起來又比較難的,附合綠色發展方向的作業應該給予鼓勵,比如耕地保護、秸稈回收等等。并且要建立農業生產服務減免稅清單,繼續優化對農業服務企業和服務環節的稅收優惠。
二是創新金融服務方式,解決服務組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我們要創新服務方式和產品,要強化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與金融機構服務數據間的共享對接,健全支持農業生產服務的綜合金融產品,構建支持農業生產服務的綜合金融產品體系。深化銀行、政府、擔保合作機制,拓寬包括服務訂單、服務設施在內的抵質押物范圍,開發針對農業服務主體的擔保產品??梢阅梅蘸贤M行抵質押,可以拿服務的設施設備抵質押,要創新。
三是擴大保險支持范圍,降低服務組織運營風險。農業上,保險對農業產業的影響是很大的,但是我們保險業在這方面應該說開發和發展還不足。我們應該在圍繞推進農業生產性服務來加大保險支持范圍和利用?,F在看來,要解決好服務機具安全事故的保險,解決好托管中的自然災害損失保險,要解決農事服務質量保險等險種,在這過程中發生一些糾紛,遇到一些意外,怎么樣進行理賠。所以這些生產與生產者的種植、養殖問題,現在主體變了,要明確服務者開展的服務保險如何界定和完善。
四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創造良好的生產服務條件。我想首先要解決的是農業基本農田建設中田間機耕道、農機場庫棚、農資儲藏庫等一些配套設施建設,在農業基本農田建設中要把這些作為重要要求。我們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高標準中應該有一條就是服務。同時在推進數字鄉村建設中,開發農業生產服務應用軟件和數據平臺,以現代互聯網技術整合利用各類服務資源,促進服務主體與生產主體有機銜接,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這在新基建建設中應該有這樣的追求。
五是注重服務人才培養,打好服務組織的發展基礎。把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人才列入各級鄉村人才培養計劃,探索實用的培訓內容和方式,把專業化服務也作為一項培訓項目,專門培養專業服務人員和組織,就像要培養種田能手、養殖能手一樣,去重視對服務人才的培養。而且在一些農業職業院校中,也應當開設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課程或專業。也就是對搞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的一些要求,要懂得這方面的知識。而且要開展農業服務職業技能培訓,做好有關農業服務有關職業技能鑒定工作。
總之,我的感受一是農業社會化服務很重要。二是農業社會化服務在我國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三是要積極推進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開展這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