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農民日報 日期:2021-03-08
3月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不是只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
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但在實踐中,還存在一些認識誤區。近段時間以來,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3月7日在青海團的講話,又對此進行了深入闡釋,既高屋建瓴,一語中的;又語重心長,直指誤區。
其實,總書記2004年在浙江工作期間就說過,經濟增長不等于經濟發展,經濟發展不單純是速度的發展,經濟的發展不代表著全面的發展。這“不等于”“不單純”“不代表”,就是對那種唯增長、唯速度、唯經濟的片面發展觀的深刻警醒,就是對高質量發展的深刻思考。今天重溫這一論述,我們深深感覺到“真理的味道非常甜”。17年后,總書記再一次指出,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這充分體現了總書記對高質量發展的念茲在茲和深切思考。循著總書記的思考脈絡,我們理解,高質量發展必然意味著,我們要經濟增長,更要經濟的創新驅動、綠色增長;我們追求的發展,是區域協調、城鄉協調、經濟社會協調的發展;我們講的成果共享,是包含公平正義、文明和諧的成果共享。
可能有人認為,高質量發展只是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欠發達地區發展還處于追求速度階段,談高質量發展還早。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確實走過一段一味追求速度、粗放增長的路程,但那是在一無經驗二無支撐的條件下、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而且我們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現在,我們已非當年的吳下阿蒙,四十多年發展的成就厚筑了我們二次騰飛的基礎。當前,正值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歷史風口,這機遇屬于發達地區,也屬于欠發達地區,發達地區具備了帶動能力,欠發達地區也積累了發展內功。全國一盤棋,市場全鏈條,分工又協作,欠發達地區完全可以發揮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依靠全局的支撐,在大棋盤、大格局、大市場中實現“彎道超車”。
還有一種誤區認為,高質量發展是因應當前一時一事而作出的階段性選擇。對此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們發展中遇到的諸多問題是中長期的,不少問題甚至以前未曾經歷過,而解決這些問題,絕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有系統解決、整體應對的綜合方案,而高質量發展就是唯一的選擇。總書記講高質量發展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就是基于對國內、國際大勢的預判與洞察,基于對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的深刻認知,而擘畫的重大戰略決策。
在歷史的時間流中,任何一個點都是過去的終點,也是未來的起點。開啟高質量發展道路的節點,一定是其中濃重一點,因為它開啟了中華民族未來一段嶄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