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維菌素發展難題
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10-12-28
經過近20年的產業化發展,我國已成為全世界阿維菌素的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不論是國際、國內市場占有率,產品應用范圍,還是生產工藝水平、產品質量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阿維菌素已經發展成為重要的殺蟲殺螨劑品種。
阿維菌素在經歷了2007年、2008年井噴式的增長后,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銷售價格迅速下滑,原藥價格從高峰時的1900萬元/噸降至如今的500萬元/噸。阿維菌素作為我國已實現規模生產的最大農用抗生素品種,整個行業面臨極大挑戰。
產能過剩 品種競爭
以前阿維菌素的價格很高,用量相對較低;隨著產能的不斷增加,價格逐漸降低,需求增加,用量也增加。而高毒農藥退出市場讓阿維菌素在水稻市場上得以廣泛應用,并且取得良好效果。但是,雖然阿維菌素的需求量是在增加的,但產能增加的速度遠遠大于需求增加的速度,產能過剩成了必然的結果。
從阿維菌素的主要施用作物來看.近幾年來我國水稻的害蟲并不嚴重。水稻的害蟲主要是一些遷飛性害蟲,如飛虱等,一般都是隨著東南亞的臺風過來,但這幾年臺風不多。另外,在水稻種植過程中農民提前做好防護工作,使害蟲暴發量減少,這也在客觀上減少了阿維菌素的用量。另一方面,跨國公司如杜邦、拜耳等推出了一些農藥新品種,其防護時效更長、效果更好.這些品種的問世大大地擠壓了阿維菌素的市場。
知識產權意識淡漠
農用抗生素的毒性、抗性都是有生命周期的.有的品種比較長,有的品種則要短些。多年以來,我國農民的用藥習慣是要求速效,噴灑完農藥就希望立刻見到效果,如果達不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就會加大濃度。這樣就導致害蟲的抗藥性迅速增加。
目前,阿維菌素的價格較低,農民在使用過程中更傾向于加大劑量,增加了抗性,有統計數據顯示.抗性增加達到17至199倍。對阿維菌素的濫用,已人為地大大地縮短了其生命周期。
從知識產權的角度來看,雖然我國不是阿維菌素的原創國,但引進后經過修飾、改造,還是有很多次新專利。但是,人們在觀念上不重視專利保護,技術被盜用后不必承擔法律責任,甚至無須接受道德批判.使得很多非法企業能夠無證生產,擾亂市場公平競爭,銷售價格迅速下滑,危及合法企業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