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世界農化網 日期:2011-10-31
美國弗吉尼亞工學院通過基因學手段發現了床虱對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兩個主流擬除蟲菊酯類酯類殺蟲劑產生抗性的原因。
它們對抗性床虱進行基因定序發現, 即使是單一種群的床虱, 也通過多重機制對這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產生抗性。他們將來2008年發現的一個抗性種群和一個在實驗室飼養的非抗性種群進行了對比研究。生物測定的效果是,抗性種群比非抗性種群對溴氰菊酯的抗藥性高5200倍,對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抗藥性高出111倍。之后對基因組進行了測序對比,找到它們基因組中負責產生能結合,失活或者分解殺蟲劑的酶的基因(如細胞色素P450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轉移酶),結果發現抗性種群中存在的這類基因要遠遠少于非抗性種群,此外,科學家發現鈉通道基因也發生了突變, 使得害蟲的神經系統對殺蟲劑毒性也產生了部分抗性。
科學家認為,那些高抗性床虱種群是通過多重遺傳機制來對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產生抗性的, 其它類型的殺蟲劑產生抗性的機制也有可能類似,一方面是基因突變使得它們對神經毒素類殺蟲劑變得不敏感,一方面是重復使用殺蟲劑后,物種選擇使得解毒能力更高的種群生存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