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農資人論壇 日期:2011-12-13
近兩年來,農戶選擇農藥的品牌意識越來越強,即使進口農藥的市場價格遠高于中低端國產農藥,但農戶依然優先選擇。農藥價格已不是種糧大戶們唯一考慮的因素,他們更看重農藥的安全、高效和低毒,進口高端農藥成為首選。
在水稻殺蟲劑市場上,自2009年以來,日本農藥株式會社壟歌、杜邦公司康寬、先正達公司福戈和拜耳公司稻騰等進口農藥已占據25%的市場份額。如康寬在安徽市場年銷售量50噸,銷售額3000多萬元,每年有500萬畝次的水稻使用康寬來殺滅水稻害蟲。
福戈等進口農藥的防效時間20天左右,而相同類型的國產農藥防效時間一般只有3~5 天,最長不過7天。農戶使用福戈每苗次成本22元,種植一季水稻只需打兩次。使用國產農藥每畝次成本10元,如果用藥4次,用藥成本也在40元左右。在水稻抽穗期,農戶打一次農藥是不容易的,因此,能減少用藥次數的進口農藥,自然就受到農戶青睞。雖然進口農藥的價格普遍比國產農藥貴一倍,但在農產品價格走高的當下,種糧大戶們對農藥價格的敏感度并不高,而且使用進口農藥減少了打藥次數,無形之中也降低了人工成本。
據調查,目前種植面積在10畝以下的農戶仍以使用毒死蜱、阿維菌素、殺蟲單等傳統殺蟲劑為主,特別是一些種田老把式還是習慣使用低端農藥產品。在殺蟲劑市場上,由于國內農藥企業在專利技術上短期無法突破,進口殺蟲劑將越來越強勢。特別是國際大型農藥企業擁有成熟高效的銷售模式,更加推動了高端農藥產品占據更大的市場空間。國內中小型農藥企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狹窄,他們只有通過更加靈活的促銷方式以及在產品中添加隱性成分,來占領低端市場。從長遠來看,低端農藥市場處于逐漸萎縮狀態已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