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 來源: 日期:2009-10-26
我國農藥工業在六十年的歷程中,經歷了創建、鞏固、穩定發展和迅速發展四個時期,已經成為世界生產大國。
1949-1960年 創建時期
1949年,我國上海、北京、沈陽先后建立了小型農藥廠。1950年,四川瀘州化工廠建成滴滴涕車間,1951年,上海病蟲藥械廠建成六六六車間,1956年天津農藥廠、上海信誠化工廠和上海農業藥械廠(后為上海農藥廠)分別開發了有機磷殺蟲劑對硫磷和敵百蟲。1958年又開發了有機硫殺菌劑,同期還開發了除草劑等,使我國農藥工業初具規模。
1961年-1983年 鞏固發展時期
在此階段,我國在天津、上海、杭州、南通、青島、張店、蘇州、重慶建成和發展了一批骨干企業,成為了我國農藥生產的骨干。并開發了一批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品種,其中包括自創品種乙基大蒜素、生物農藥井岡霉素等。同時,也開發了一系列劑型。僅在1983年的農藥總產量達33萬噸。
1983-1999年 穩定發展時期
在此十余年中,我國農藥工業呈現了穩步的發展,并從1983年起停止了六六六、滴滴涕的生產,而發展了一批高效、低毒的品種,如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三唑類和甲霜靈殺菌劑,酰胺類除草劑等。盡管大噸位的六六六和滴滴涕停產,但農藥產量仍穩步發展。
2000-2008年 迅速發展時期
自2000年起我國農藥工業迅速發展,成為了世界農藥生產大國。雖然在此期間禁止了甲胺磷等五個高毒農藥的生產,但仍發展了一批新穎農藥品種,產量也迅速發展,達到世界第一。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的比例也出現了明顯變化。環保、安全的水性劑型不斷問世,出口也居世界第一。
我國農藥工業主要經濟指標統計(億元,國家統計局)
近年來我國對有害生物平均防治面積為4億公頃次以上,另化學除草面積為0.5億公頃次。通過農藥使用,每年可挽回糧食5400萬噸,棉花160萬噸,油料150萬噸,蔬菜1600萬噸,果品500萬噸,減少直接經濟損失600億元。農藥的投入產出比為1∶8-16。據2006年統計,我國推廣應用農藥約32.4萬噸(折百),其中,殺蟲劑17.1萬噸,占52.8%;殺菌劑6.9萬噸,占21.3%;除草劑6.4萬噸,占19.6%;殺鼠劑0.20萬噸,占0.06%;生物農藥1.1萬噸,占3.4%;其他為0.74萬噸,占2.3%。
目前我國已有200多個產品,50多項基礎標準與分析方法,實施國家和行業標準,其中80%以上采用國際標準和國際先進方法。農藥產品質量穩步提高,涌現出了一批國際質量先進水平產品,其中草甘膦、吡蟲啉、擬除蟲菊酯殺蟲劑、乙草胺和百草枯等,榮獲中國名牌產品殊榮。
中國農藥企業的名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