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農藥工業網 日期:2022-04-27
綜述專論
我國大豆用農藥和市場發展淺析………………………………………………………………周偉男,馬 帥
摘要:通過對我國大豆產業的農藥使用需求、農藥產品和生產企業情況分析,對全球轉基因大豆商業化應用發展趨勢和可能給我國農藥帶來的影響等進行分析,針對我國轉基因大豆商業化政策的推進,提出了農藥產業應對變化的建議。
中國生物農藥的概述與展望…………………………………………………………………………譚海軍
摘要:農藥在控制有害生物為害和促進農作物增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相比化學農藥,生物農藥具有相對較低的風險而逐漸成為行業優先發展的方向。中國是生物農藥研究和應用最重要的國家之一,其生物農藥的發展舉世矚目。中國的生物農藥涵蓋了生物化學農藥、微生物農藥、農用抗生素、植物源農藥、轉基因生物和天敵生物等類別,其登記數量占總數的近10%。對中國生物農藥的定義和范疇進行探討,對中國登記(過)的和具有商業化開發潛力的生物農藥品種按類別從特點和作用機制等方面進行總結,同時對生物農藥在中國的發展進行展望,以期進一步促進該類農藥的研發、應用和推廣。
巴斯夫農藥研發及近年上市新產品…………………………………………………………………柏亞羅
摘要:作為全球第一大化學品公司、第三大農藥公司,巴斯夫在研發領域持續高投入,并不斷推出新產品。介紹了巴斯夫近年登記和上市的新農藥6個,其中殺菌劑1個:氯氟醚菌唑,殺蟲劑3個:雙丙環蟲酯、溴蟲氟苯雙酰胺、嗪蟲唑酰胺,除草劑2個:三氟草嗪、環庚草醚;以及即將登記的新農藥3個,其中殺菌劑1個:ipfentrifluconazole,殺蟲劑2個:metyltetraprole、fenmezoditiaz。
技術創新
2,6-二氯-4-氨基苯酚的合成研究……………………………………………吳文良,楊江宇,鄒小英,等
摘要:2,6-二氯-4-氨基苯酚是合成殺蟲劑氟鈴脲和氟啶脲的重要中間體,為研究一種2,6-二氯-4-氨基苯酚的新合成方法,以對硝基苯胺為起始原料,經氯化、重氮化、水解和硝基氫化還原等反應合成2,6-二氯-4-氨基苯酚,總收率73.5%,含量99.0%以上。該工藝原料易得,操作方便,具有工業化前景。
三氟苯嘧啶與呋蟲胺對貴州褐飛虱種群的增效作用及田間防效……………石 宇,賀民榮,吳 帥,等
摘要:為明確貴州褐飛虱田間種群對三氟苯嘧啶與呋蟲胺的敏感性,采用稻苗浸漬法測定了三氟苯嘧啶、呋蟲胺及兩者混用組合對貴州黃平、湄潭、惠水3地褐飛虱田間種群的室內毒力。結果表明,湄潭田間褐飛虱種群對三氟苯嘧啶產生了低水平抗性,另外2個地區褐飛虱種群對三氟苯嘧啶仍處于敏感水平。黃平和惠水褐飛虱種群對呋蟲胺表現為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數分別為59和27.64,而湄潭褐飛虱種群則表現為高抗水平,抗性倍數為177.43。當三氟苯嘧啶與呋蟲胺以質量比為1∶5組合時,增效作用最為顯著,其共毒系數(CTC)為751.03,LC50為0.281 9 mg/L;田間施用后7 d對褐飛虱的防效高達96.21%,顯著高于呋蟲胺(77.62%)和三氟苯嘧啶(80.61%)單劑;田間施用后21 d防效仍高達98.04%,顯示出比呋蟲胺或三氟苯嘧啶單劑更好的持續防效。該結果可為褐飛虱的增效組合用藥以減緩褐飛虱抗藥性、農藥減量增效及科學合理使用提供參考。
聚羥基烷酸酯緩釋微球制備技術研究進展…………………………………………梅 鑫,白 雪,張 嬋
摘要:簡要介紹了聚羥基烷酸酯(PHAs)的結構、理化性質及其作為載體進行載藥微球制備的主要技術(溶劑揮發法、噴霧干燥法、超臨界流體法、納米沉淀法、冷壓法),并探討了聚羥基烷酸酯緩釋微球的體外釋藥機理,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訂閱雜志請點鏈接2022年《世界農藥》征訂單.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