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Agropages (世界農化網) 來源:Agropages (世界農化網) 日期:2011-08-23
伊利諾伊斯大學植物病理學家布拉德利教授稱,在一些伊利諾斯州南部的玉米田出現了褐斑病病情。這種病是由玉蜀黍節壺菌病原體引起的。該病主要發生在玉米葉片、葉鞘及莖稈上。先在頂部葉片的尖端發生,最初為黃褐色或紅褐色小斑點,病斑呈圓形或橢圓形,嚴重時葉片上全部布滿病斑,在葉鞘上和葉脈上出現較大的褐色斑點,發病后期葉片的病斑處呈干枯狀。
布拉德利教授指出,這種病容易與玉米葉鞘紫斑病相混淆,因為癥狀也可以發生在葉鞘,成為暗紫色圓形病灶。不過,如果在葉子上無病變存在,葉鞘的癥狀可能是由葉鞘紫色病引起。
玉米葉鞘紫斑病主要危害玉米的葉鞘、苞葉,玉米灌漿中后期,中上部葉鞘或苞葉上產生綠豆大小的黑褐色斑塊,有的稍帶紫色,后在葉鞘及苞被上產生不規則或近圓形紫斑。
他說,出現葉鞘紫斑病,僅是影響其形態發生變化,并不會對產量造成損害。而由玉蜀黍節壺菌感染一般在葉螺紋或存在自由水分的地方。
據介紹,部分殺菌劑可以應對這種病害,但在一些病情嚴重的地塊中,使用這些葉面殺菌劑并無益處。布拉德利稱,現在玉米葉螺紋上未出現病癥的地塊,需要盡量減少新的感染的可能性。在癥狀嚴重的領域,建議實施輪作種植這種病原體的非寄主作物,或是種植對該病菌具備高抗能力的玉米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