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Agropages (世界農化網) 來源:Agropages (世界農化網) 日期:2011-04-29
美國杜克大學研究發現了植物抵御霜霉病毒的日周期節律,他們單獨用霜霉病病原感染阿拉伯芥(擬南芥),之后觀察對其防御機制進行研究,發現植物每日清晨對病原的防護作用最強,而這個時候也通常是病原釋放傳染性孢子的時候。
產生防御蛋白,對植物來說是非常“奢侈的”事情,而且體內如果長期含有這種蛋白也會對植物產生損害,因此每日的,周期性的產生這些蛋白比讓這些物質長期存在植物體內也更加安全和有效,這也是首次發現植物防御系統的日夜變化周期。
研究者確認了和阿拉伯芥的感染免疫反應過程中相關的22個基因,發現它們中大多數都按照一定的節奏間歇式的表達,即使在沒有病原存在下,防御機制仍會按照日夜規律啟動,這說明植物是按照一定的生理節奏來啟動防御的。后續的溫室試驗也證明了上述假設,在溫室中,人為制造12個小時的日周期,并且僅在“拂曉”或者“黃昏”的時候使病原感染植物,也發現“黃昏”時感染率最高,盡管在自然中這個時段并不產生病原孢子。研究還發現,植物遺傳物質中和生理節奏鐘相關的物質-生物節奏計時關聯基因CCA1如果發生突變失去其功能,則植物對感染的抗性會大大減弱,相反的,如果這種基因被成功表達,則植物對感染的抗性會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