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Agropages (世界農化網) 來源:Agropages (世界農化網) 日期:2011-04-22
巴西農化商Fersol公司指控國家農藥管理部門ANVISA執法有失公允,指責它在農藥監管環節中過分苛責非專利生產商卻偏袒那些跨國巨頭。 Fersol在呈交給巴西國會的公開信中以ANVISA發布的甲胺磷淘汰和取消登記事件為例,認為ANVISA在發布淘汰令時存在明顯的偏袒行為。
Fersol指控ANVISA旗下的農藥毒理學處GGTOX在執法時僅將非專利農藥行業作為監管目標,卻放任那些擁有研發能力的專利產品制造商,即那些跨國巨頭。公司稱“我們認為,過分抑制非專利農藥行業造成的非專利產品減少必定會由那些昂貴的專利產品來彌補真空,從而增加農民的生產成本”,公司抱怨自 1999年GGTOX成立以來,所作出的監管政策接二連三地干擾著非專利農藥商,比如要求非專利農藥必須按照要求進行重新檢測,無論是新的原藥還是“未經檢測”的原藥,ANVISA也因為行業和政策的壓力不愿花費過多的精力和金錢來進行這些測試,通過設置其它障礙來阻礙非專利農藥產品取得登記。
以甲胺磷為例,它是Fersol公司的主營產品,它的淘汰無疑會給公司業務帶來嚴重影響,但是這個“前無古人”的淘汰令卻要求公司在6個月內完全停止生產,這個每年用量高達2500萬升并且用途廣泛的產品毫無疑問要由那些昂貴的產品來替代,結果是農民們要支付高達5倍的使用成本。
公司也以當局對待巨頭拜耳作物科學一事為例指責ANVISA偏袒那些巨頭公司。拜耳公司雖是甲胺磷市場的龍頭老大,但也早為這個產品開發了另一個原藥,來和自己的甲胺磷產品品牌 Tamaron競爭,如果甲胺磷退市,拜耳仍舊會以另一個產品吡蟲啉繼續把持,甚至占有更大的市場,而且官方在批準來自拜耳公司的產品登記時效率奇高,比普通產品高出許多,更巧合的是,僅僅在拜耳公司銷售完所有甲胺磷產品的庫存之后當局馬上發布了禁令。
2009年,ANVISA對工廠進行巡檢,發現了部分和登記不符的制劑產品,其中也包括拜耳公司的Tamaron,對包括Tamaron在內的四個產品作出了停產處罰,導致400到600萬升的產品下架,而拜耳此時卻令人費解地擁有4至5千噸的原藥庫存,并且向當局提交了新的制劑產品登記申請,一般獲得這樣的登記需要兩到三年,而ANVISA僅在數月就予以放行,并且在拜耳公司銷售完這些產品之后馬上發布禁令,很多巴西公司因此遭到損害。
Fersol十分不解拜耳公司和ANVISA公司之間的驚人默契,在總共銷售了共計1000萬升的Tamaron之后,拜耳于2010年底自動撤銷了所有甲胺磷產品的相關登記。如果當局和拜耳真的知道這個產品有害,應該不會讓這么多產品流向市場,而且2007年自拜耳公司的甲胺磷生產工廠發生爆炸,生產設施損毀之后,拜耳公司一直按兵不動,直到新制劑獲得登記后才馬上重建投產。
Fersol認為當局借拜耳自動取消登記之機發布禁令,根本沒有考慮到農業和農化行業中的生產商為此所遭受的損失,很多工廠會因此在六個月內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