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Agropages(世界農化網) 來源:Agropages(世界農化網) 日期:2011-03-07
“如果任由非法農藥在市場上流通,損害的最終是國民健康和環境!”,烏克蘭行業組織EBA抱怨政府打擊非法農藥不力,并且例舉了兩個案例,認為當局在發現一些非法農藥之后,并未采取措施,將其從市場上清除,或者將查獲的違禁產品及時銷毀。
去年8月,官方在Cherkassy Oblast省Talne的一個倉庫內發現了總共100噸的假冒知名品牌的非法農藥,并且這個倉庫也沒有獲得過存放化學品的資質,當地的管理部門已經在 11月根據刑法法典中第229條款將此案件登記在案,罪名也僅僅是非法使用商標。更令人不解的是,今年1月,在國家稅務局的網站上赫然刊登著這些非法產品的廣告,廣告語更具諷刺效果:“植保品組織和生產商離不開這些化學品,本品中的化學品均經過烏克蘭農業學院植保研究所的檢驗,完全符合規范!”
第二起案件是在Kyiv Oblast省的Bila Tserkva,從一家未獲得農藥經銷資格的公司處查獲了74噸農藥,其中大都是仿冒品牌產品,并且存放地點和方式也違反規定,經過檢驗,這些產品也屬于贗品,但是官方迄今仍未作出處理決議。
行業協會呼吁官方立即采取措施清除在本國流通的非法農藥,并且及時銷毀。這個問題應該引起包括首相在內的一些官員的足夠重視。去年開始,烏克蘭就嚴管進口農藥,實施強制檢驗(參考:世界農化網新聞 2010-11-05),但是市面上假冒產品的情況仍舊相當嚴重,假冒產品銷售額甚至達到本國農化市場3億美元總市值的一半,而2010年,烏克蘭農化市場增長到了3.5億美元的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