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11-01-31
據媒體報道,中國農藥工業協會起草的農藥行業“十二五”規劃已經基本完成并上報主管部門。規劃稿除提出組建大型農藥企業集團外,還點名要求培育幾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如新安化工、紅太陽、揚農化工、利爾化學、深圳諾普信農化等企業。
受此提振,昨日農藥板塊個股有所表現。
1月27日,信達證券化工行業分析師郭荊璞在接受本報記者指出,規劃稿其實是幫大家點出了我們國家最好的5家農藥企業。政策支持企業,重點培育,對這些企業當然是利好,但對企業影響大不大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這些最好的農藥企業,都有自己發展的規劃,國家政策只能是起到一些幫助作用,但并不會就給企業帶來什么根本性的轉機。因為政策支持無非就是稅收等方面有些優惠,而具體到企業,在當地其實都已經享受到比較多的優惠了。
提高國際競爭力
關鍵還在研發實力
何謂具有國際競爭力?在記者的采訪中,各方對此理解不一。
郭荊璞告訴記者,他理解的國際競爭力應該是國內企業在國內市場上與國際企業的競爭和合作,因為國內的市場已經很大,而且競爭對手有很多是國際大公司,要跟他們競爭合作的話,就要有足夠的國際競爭力。他認為,國際競爭力最重要的還是企業自己的研發實力。
郭荊璞指出,在非專利的農藥方面,紅太陽、揚農化工的研發實力比較強,而在專利農藥方面,我國還沒有哪個企業做得很好。也就是說,在產業鏈利潤最高的那個環節,沒有一個企業能夠走得出去。
而揚農化工的工作人員1月27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則認為,國內的市場是一個比較低端的市場,很多時候是賠錢賺吆喝。國際競爭力肯定是借助國際公司來拓展國外業務,所以規模不是一個主要的問題。因為即使你規模很大,但沒有與國際公司利益相關的東西,人家對你也不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