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農藥工業網 日期:2014-11-19
繼農藥制劑加工和分裝技術專家診斷和提升活動在江蘇艾津農化有限責任公司成功舉辦后,11月17日,中國農藥工業協會農藥工程技術中心專家團隊馬不停蹄,來到了江蘇輝豐農化股份有限公司,開展了新一輪的診斷提升活動。
輝豐農化是我國為數不多的上市農藥公司之一,公司生產基地位于江蘇省大豐市,目前已投資近2億元用于農藥制劑工廠生產,工程化生產水平在國內位居前列。
三位一體,點對點的落地式服務
此行專家組成員配備以Peter Southgate先生為首,設備專家、劑型專家和工程化專家三位一體,仍以“落地式服務”為準則,深入到工廠生產一線,對制劑產品的劑型配方、生產設備和工程化等各方面進行了詳盡考察,短時高效的找出生產問題的癥結所在,并就需要大部整改的生產線給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授人以漁,規范生產動作,提高生產效率
在與車間生產工人交流的過程中,專家組對產品的整體生產工藝流程進行了詳細了解,細至每一生產步驟的內容和順序、每一生產動作所花費的時間、人力,最終形成了一張工藝流程的詳盡剖解圖,并就各生產細部中的時間、順序安排進行了合理調整,以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對于部分缺失數據的生產環節,專家組提出了相應的規范操作記錄要求,并計劃在后期持續跟進。專家組指出,只有建立起標準化、規范化的操作記錄規程,才有利于從生產的“表面問題”中追根溯源,找到癥結并實現整改。因此,此次診斷活動的意義不僅僅在于“授人以魚”,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漁”,將方法學滲透到生產實踐中去,最終實現“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良性循環才是此行專家診斷提升活動的宗旨。
僅僅兩天的行程中,專家組不僅進行了實地考察,分析并給出了具體建議,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夏烽副秘書長還專門為公司進行了交叉污染控制的科學培訓,針對輝豐現有產品容易出現的交叉污染風險進行了分析,并給出了相應的規范行動措施。
過去的三十余年時間里,中國農藥工業協會一直致力于為行業和企業搭建和提供各式各樣的平臺進行互通交流,進而實現可持續發展。農藥制劑加工和分裝技術專家診斷和提升活動是協會的又一大利舉,落地式服務講求實效,未來專家組還將繼續跟進各個診斷企業的后續生產情況,以保證整改落到實處,真正實現生產效率、效益和質量的三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