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09-02-11
去年入冬以來,中國北方地區遭遇嚴重干旱,多個省市發出了不同級別的旱情預警。胡錦濤、溫家寶、李克強、回良玉等近日分別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抗旱。
去年10月下旬以來,北方麥區降水明顯偏少,旱情持續發展,加之連續出現幾次強降溫過程,旱凍交加,對小麥安全越冬和正常發育造成嚴重影響。
此次干旱持續時間之長、受旱范圍之廣、受旱程度之重均為歷史罕見,呈現出幾個特點:一是秋冬連旱。冬小麥播種出苗以來,華北、黃淮、西北、江淮等地已經3個多月未見有效降水,較常年同期減少7~9成,部分地區降水偏少已接近或突破歷史極值,北方麥區遭遇了多年罕見的秋冬連旱。目前,華北、黃淮、江淮、江漢等地普遍達到中到重度干旱,部分地區達到特重程度。二是受旱面積大。據農業部農情調查,截至2月3日,河南、安徽、山東、河北、山西、陜西、甘肅等主產區小麥受旱1.43億畝,其中嚴重受旱5692萬畝,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1.34億畝和5610萬畝。截至目前,7省已累計澆麥5658.7萬畝,占受旱面積的39.6%,其中嚴重受旱麥田已灌溉44.3%。三是受旱程度重。據主產省農業部門調查,由于長時間無有效降雨,加之大風天氣較多,土壤失墑嚴重,北方麥區大面積出現3~10厘米干土層,旱情仍在持續發展。四是旱凍疊加。在旱情持續發展的同時,去年12月初以來,冷空氣活動頻繁,出現多次大范圍降溫過程,尤其是1月20日~25日,中國大部分地區受到寒潮襲擊,降溫幅度達8℃~12℃,局部地區達17℃~20℃,加劇了旱情影響。五是可能出現冬春連旱。據預測,2月份華北、黃淮大部、江南東南部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2~5成,華北中南部、黃淮大部旱情還將進一步發展,一些地區將出現冬春連旱。
嚴重旱情已經影響了小麥的正常生長發育進程,嚴重影響次生根生長,造成地上營養體發育不良。目前麥苗葉片數普遍比常年少1片,小苗、弱苗、黃苗比例增加。冬春連旱影響更為嚴重,不僅將造成更大范圍的枯苗死苗現象,而且直接影響小麥的返青和起身拔節,進而對夏糧產量造成嚴重損失。除了嚴重旱情影響,病蟲害也明顯重于常年。當前,奪取夏糧豐收面臨十分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