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中國農藥工業協會 日期:2011-03-25
一、選好栽培品種。香菇的品種較多,在栽培時應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及選擇栽培時間,合理選擇品種。1、低溫型:品種有L27、L087。屬遲熟中低溫型菌株,菇肉厚,菌蓋圓整。菌絲生長溫度6℃~30℃,出菇溫度6℃~25℃。2、中溫型:如蘇香1號、8065,菇形圓整,朵型中等大小,菌肉厚實,發菌快,抗性強,產量高,出菇溫度8℃~30℃,是鮮銷的主要品種。3、中高溫型:有L26、武香一號,出菇溫度8℃~32℃,高溫下出菇,菇形偏小、蓋薄、色淺。
二、科學確定栽培時期。一般春栽時間為2上旬至3月中旬,秋栽8月下旬至9月下旬。在栽培適宜期內,抓緊時間裝袋接種,縮短發菌期,爭取在適溫下轉色出菇。
三,選擇科學的培養基配方1、雜木屑78%、麩皮22%。2、雜木屑60%、棉殼20%、麩皮20%。同時在各配方中加入0.2%的磷酸二氫鉀和硫酸鎂。1500倍液多菇豐或500倍液多菌靈拌料。
四、科學裝袋滅菌。拌好的料應及時裝袋,袋子規格17×45厘米或20×45厘米,袋子厚度應在5絲(0.5毫米)以上。料要裝緊,裝好料后及時進灶常壓滅菌。當灶內溫度達100℃后保持12小時,這期間溫度不能下降,12小時后,悶料12小時,然后出灶。
五、嚴格接種。將菌袋搬入預先消毒處理過的接種室內,讓其自然冷卻。接種前將接種室再一次熏蒸處理,每立方米空間用福爾馬林15毫升加高錳酸鉀20克進行氣化熏蒸,然后密閉10個小時后,方可進入接種操作。17×45厘米的袋子打6個接種孔,20×45厘米的袋子打3排9個孔。接種時用菌種封孔,再用膠帶封口。
六、強化發菌期的管理。接過種的袋子放入20℃~28℃的棚內發菌,當菌絲以接種孔為中心向周圍蔓延直徑達5厘米時,可在有菌絲處刺微孔2~3次,以促進后熟。整袋菌絲發滿,轉色結束,袋內原基突起,整袋松軟富有彈性時,即可準備進入出菇管理階段。
七、科學管理促出菇。當棚內溫度穩定在20℃~28℃之間時,將筒袋運入大棚排好。根據菇質的不同進行管理,如重點培養花菇,則前期不開袋,由出菇部位開小孔,讓其出菇。菇棚要通風降溫,空氣濕度低于60%,溫度低至15℃以下,可長出優質的白花菇。對于鮮菇栽培,可在未出菇前就開袋,棚內保濕保溫,促進筒袋轉色出菇。一般出了二潮菇后的筒袋,含水量低于50%,需注水或灌袋補充水分,有利出菇。出菇期管理主要是泡水出菇,循環進行。優質香菇以不開傘為標準,因此,應在菇體菌蓋處于內卷時,就及時采摘。
八、科學農藥防治病蟲害。秋季制作成品袋,應加強各環節的控制,嚴防雜菌污染。對發菌期間的綠霉、根霉、黃曲霉、鏈抱霉等雜菌的防治,應用多菇豐1000~1500倍液或多菌靈500倍液拌料,接種室應嚴格滅菌,封閉接種。發菌場所要求干燥通氣,污染袋子要及時清除,開袋期間對于局部污染的筒袋統一排放,用多菇豐500倍液噴洗,然后晾干。對于旱地擺放的菇筒要經常檢查,發現白蟻為害用菇蟲凈2000倍液浸泡,或500倍液噴霧和澆灌蟻巢,可及時防止其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