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中國農藥工業網 來源:http://www.ccpia.org.cn/ 日期:2011-04-18
棉花立枯病的發病癥狀:俗稱棉花黑根病、爛根、腰折病。主要為害棉苗。侵染幼莖莖基部初現縱褐條紋件適宜時迅速擴展繞莖一周,縊縮變細,出現莖基腐或根腐。棉苗失水較快,一般不倒伏。死苗易從土中拔出,其基部或根系上可見稀疏的絲狀物及粘附在其上的小土粒。侵染種子引起爛種或爛芽,病種子多呈褐色軟腐狀,擠壓時流出共黃褐色粘液。侵染子葉及幼嫩真形成不規則褐色壞死斑,后干枯穿孔。濕度大時病部可見稀疏白色菌絲體,并有褐色的小菌核粘附其上。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和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殘體上越冬,較少以菌絲體潛伏在種子內越冬,但收花前遇低溫多雨年份棉鈴染病時,病菌侵入鈴內,造成種子帶菌,成為翌年初侵染源。在棉田病菌多集中在6cm以內的表土層,可存活2-3年。病菌遇適宜條件和寄主,菌絲貼寄主表皮細胞形成侵染墊,然后伸出侵染線侵入細胞為害,也可從傷口及自然孔口侵入,菌絲擴展引致組織壞死變褐,病死植株的皮層縛織充滿菌絲和菌核成為重要的再侵染源。病菌借流水、地下害蟲及農事操作傳播。陰雨多濕天氣利于立枯病發生。此外,生產上地勢低洼或土質粘重的棉田易發病;播種過早、土溫低、幼苗生長緩慢及排水不良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進行大面積合理輪作。
2、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機肥及5406菌肥。精細整地,提高播種質量。
3、播種前精選棉種,并用種子重量0.5%-0.8%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種子重種。
4、提倡采用脫絨包衣棉種,可提早出苗3-4天,減少發病。
5、適期早播,春棉花應在5cm深處土溫穩定在14℃時播種,播深4-5cm。
6、加強苗期管理,適當早間苗,適時早中耕,注意降低土壤濕度,提高地溫,培育壯苗,雨后注意排水,防止濕氣滯留。
7、出苗后病害始發期,用農藥80%退菌特或20%稻腳青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灌根,或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棉苗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