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大豆生長后期重防兩種病害
責任編輯:中國農藥網 來源:中國農藥網 日期:2011-09-02
近日,從省植保站獲悉,今年的氣候條件、栽培情況等因素有利于大豆羞萎病和大豆菌核病的發生和流行。
進入7月份以來,全省普遍降雨較多,氣溫較高,田間濕度大,目前大豆田已封壟,田間郁閉程度較高,形成了對病害發生較為有利的田間小氣候。為此,建議重點監測歷年發病較重、施肥量高、低洼、重迎茬等地塊。同時,積極采取農藝和化學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進行防治。
查田時,如發現大豆菌核病病株要及時拔除,帶出田外深埋處理。對發病田及時進行中耕培土,可促進生根,同時將菌核埋入土壤深層,減輕病情。在及時進行田間巡查基礎上,要做到在發病早期噴藥防治。在發病面積較大時,不但要及時拔除病株,還要對病株周圍噴藥保護。需要全田噴藥保護時,應采用機動式彌霧機,噴口向下作業,確保中下部植株葉片著藥或使用自走式高桿噴霧機噴灑藥劑。根據各地防效調查,目前對菌核病防效較好的藥有50%腐霉利、40%菌核凈、25%咪鮮胺、50%異菌脲,每公頃用量1.5公斤,對水噴霧,隔7天用藥一次。
防治大豆羞萎病,可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磷鉀肥,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力,有利于減輕病害。及時防治害蟲,減少植株傷口,減少病菌傳播途徑。發病時及時清除病葉、病株,并帶出田外燒毀。化學防治時要及時噴施除蟲滅菌藥,殺滅蚜蟲、豆莢螟及地下害蟲,斷絕蟲害傳毒、傳菌途徑。應掌握在發病初期噴施,25%咪酰胺水乳劑250毫升+43%好力克50毫升/公頃;或12%苯溴銅水劑20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