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農藥工業網 日期:2012-09-28
依據當前晚稻病蟲基數,品種布局、氣候特點和病蟲發生規律等綜合分析,預計廣東省晚稻中后期病蟲總體偏重發生,其中褐飛虱重發生。
一、發生趨勢
稻飛虱:重發生。發生面積1600萬畝次。
稻縱卷葉螟: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000萬畝次。
鉆蛀性螟蟲:偏輕發生。發生面積500萬畝次。
粘蟲:偏輕發生,局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200萬畝次。
稻瘟病:中等發生。感病品種、歷史病區潛在流行風險。發生面積240萬畝次。
紋枯病:偏重發生。發生面積900萬畝次。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偏輕發生。
細菌性條斑病:偏輕發生。
二、主要依據
(一)病蟲源基數。
稻飛虱:八月下旬以來,稻飛虱田間蟲口密度明顯增加。8月21日-9月6日,觀察圃百叢蟲量一般在1000-2500頭,高的3200-5400頭,大田百叢蟲量一般600-2400頭,高的3000-10000頭,各地經過防治后蟲量回落,9月12-13日調查,防治好的田塊百叢蟲量一般800頭以下,防治差的田塊1000-3000頭。稻縱卷葉螟:目前一般畝蛾量100-500頭,畝幼蟲量800-3000頭。粵東、粵西部分地區發生略重,畝蛾量一般500-900頭,個別田塊達5500頭。紫金站9月6日調查,畝蛾量一般800頭,高的5500頭;陸豐站9月11日調查,畝幼蟲量一般4600-14000 頭,高的18000 頭;陽東站9月13日調查,畝幼蟲量一般2000-3000頭,個別田塊50000頭。鉆蛀性螟蟲:發生分布不平衡,種類多。揭西9月13日大田普查,畝殘蟲量一般80-120頭,枯心率一般0.02%-0.07%。稻瘟病:在感病品種秋優998、馬壩銀占、美香粘等發病,南雄站調查,葉瘟發病較普遍,發病率一般在1.17%-16.94%,最高17.58%;紋枯病:廣東省普遍發生,由水平擴展向垂直方向擴展,早插濃綠田塊發生較重,一般病株率10%-30%,高的60%-70%。
(二)氣候條件。
受冷空氣南下的影響,9月份有明顯的降雨過程,近期雨水較多、濕度大,有利于稻飛虱、稻縱卷葉螟和粘蟲的回遷,也有利于穗頸瘟、紋枯病等多種病蟲害的發生為害。
(三)寄主條件。
水稻中后期的營養條件和田間陰蔽的小氣候有利于多種病蟲害的發生為害。雜交稻占比大,稈粗葉寬影響田間小氣候,感瘟品種有一定的面積等也利于病蟲害發生。拋秧技術、收割機的高留樁等耕作制度改變,利于積累病蟲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