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世界農化網 日期:2023-06-29
而在山東省農科院″三個突破″戰略示范縣(市)之一的鄆城縣,丁里長街道佀垓村一片特殊的麥田也迎來了豐收:金色的麥浪中,每隔30米左右就間雜著一米多寬的蛇床草,細嫩的綠枝頂著大團白色花朵迎風搖曳。
山東省農科院供圖
″這是我們研究篩選出的‘態控草’。″戈峰介紹,把蛇床草按1:30的比例匹配種植在麥田間、田埂上,它所涵養的大量天敵昆蟲能夠有效控制麥田害蟲,不僅無需使用殺蟲劑,還能有效增加邊緣通風效應。實測小麥畝均增產40斤~50斤,訂單收購還對這樣的生態小麥支付10%的溢價,蛇床草也有收益,″雖然乍一看田間多出了這些草,可算下來農民每畝能多收益300多元″。
在農業綠色、生態發展趨勢下,人們對天敵昆蟲不再陌生。戈峰團隊的這一研究成果,相當于把″天敵工廠″直接種到了田里,用生態調控技術周年控制田間害蟲危害,堪稱是一項從0到1的重要突破,破解了利用農田生態系統的自然因子控制病蟲害的難題。
找到這株″態控草″并不容易。戈峰團隊從62種植物中篩選出系列既能涵養大量天敵昆蟲,又可以有效控制農田害蟲的功能植物,蛇床草就是經過研究、試驗后獲得的和小麥最為匹配的″態控草″。
″‘態控草’涵養的天敵昆蟲和它伴種的作物易發的害蟲要從種類、時間、空間上都匹配,才能有效實現‘以草養蟲’,‘以蟲治蟲’,達到減少甚至不需要使用殺蟲劑就能防治害蟲的生態種植模式,進而生產出健康、安全的生態農產品。″戈峰說。
農業科技成果必須到田間地頭接受實踐的檢驗。戈峰介紹,目前,團隊已經在山東鄆城、武城、昌邑等多地進行了大田應用,并根據各地情況探索出多種伴種模式,不僅為農戶帶來實打實的經濟效益,也吸引農產品加工企業共同打造特色生態農產品,初步走出″生產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產業標準化″的新型農業生產模式。
在山東省農科院濟陽綜合試驗示范基地,農田里已經涵養了大量食蚜蠅、草蛉、瓢蟲、蚜繭蜂……在麥田里一次性見到這么多天敵昆蟲,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劍平表示:″我覺得很生態,做得很好!″中國工程院院士康振生表示,和以往人工繁殖、釋放天敵昆蟲的模式相比,這一模式最重要的是實現了天敵昆蟲能夠越冬、年復一年自然循環。
蛇床草又名野茴香、野胡蘿卜,在國內多數省份都有分布,具有藥用價值,其果實蛇床子是一味中草藥,可以換取一定的經濟收入。據了解,戈峰團隊正在探索利用蛇床草加工生物農藥,一旦突破,又將帶來一定的價值提升。
戈峰認為,生態調控、綠色防控雖然不是″萬靈丹″,但毫無疑問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通過團隊近幾年的大田試驗可知,蛇床草-小麥是匹配度極高的一種組合。同時,團隊也在探索多種″態控草″的時空組合對果樹蟲害的生態防控。目前,這一新型生態調控技術已經被農業農村部列為我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的重點技術之一予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