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本站編輯 來源:農藥工業網 日期:2022-06-27
馬鈴薯在種植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病蟲害的影響,馬鈴薯晚疫病屬于其中一種,馬鈴薯晚疫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俗稱馬鈴薯頭號殺手,凡種植馬鈴薯的地區都有發生。晚疫病一旦發生嚴重影響馬鈴薯的產量,嚴重時可能會導致絕收,因此,做好馬鈴薯晚疫病的預防工作非常重要!
一、馬鈴薯晚疫病發病癥狀
晚疫病可危害葉片、葉柄、莖和塊莖。首先發生在葉片的葉尖或著葉緣,開始水漬狀褪綠色斑點。(看上去馬鈴薯葉片像是被燒開的水燙過一樣)
空氣潮濕大時,病斑迅速擴大,甚至擴大到整個葉片,并可沿葉脈侵入葉柄及莖部,形成褐色條斑。病斑與健部無明顯界限,在暗褐色病斑邊緣長出一圈白色霉層,葉片背面更為明顯。
馬鈴薯晚疫病葉部癥狀
發病嚴重時,使葉片萎蔫下垂,全株變黑呈濕腐狀。天氣干旱時,病斑干枯呈褐色,葉片背面無白色霉層,病葉脆易破裂,病害擴展緩慢。
嚴重時病斑擴展到主脈或葉柄,使葉片萎蔫下垂,最后整個植株變為焦黑,呈濕腐狀。莖部很少被病菌侵染,但病斑可順葉柄擴展至莖部,在皮層上形成長短不一的褐色條斑,潮濕條件下病斑也可以發生白色霉層。
馬鈴薯晚疫病葉柄部癥狀
薯塊發病時形成淡褐色或紫色不規則病斑,稍微下陷,病斑下面的薯肉呈深度不同的褐色壞死部分。病薯很容易為其他病菌侵染而發生并發癥,常常由于細菌感染而形成軟腐病。
薯塊晚疫病發病癥狀
二、病害發生及流行原因分析
1氣候因素
氣候條件是馬鈴薯晚疫病發生和流行的決定因素。近年馬鈴薯晚疫病常年大發生, 發生程度和發生面積比常年高, 原因是近年4月以來濕熱天氣較多, 晴雨交替較頻繁, 有利于馬鈴薯晚疫病的發生。
2品種抗性
品種抗病性差是馬鈴薯晚疫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抗病品種普及率低, 多數農戶習慣種植自留老化品種, 品種抗病性低。
3菌源基數
帶菌種薯和土壤帶菌是馬鈴薯晚疫病大面積發生流行重要原因。一是農戶種植時未經過精心的挑選, 部分種薯帶菌;二是近幾年晚疫病在發生嚴重, 土壤中病殘體的病原菌增多, 提高了初侵染源, 增加了發病機率。
4栽培管理水平
偏施氮肥、密度偏大、整地質量差、草荒嚴重、秧苗長勢弱也是馬鈴薯晚疫病發生流行的原因之一。部分農戶在栽培管理方面水平低, 田間排水性差, 土壤潮濕, 馬鈴薯長勢差, 抗病力較弱, 加重了病害發生。
三、馬鈴薯晚疫病預防及防治措施
1耕作管理措施
除了對馬鈴薯進行藥物防治以外, 還應該從生長環境進行治理, 進行科學化的耕作管理, 合理施肥, 深挖溝高起壟, 能夠有效促進馬鈴薯的健康生長, 減輕病蟲害, 化肥可以選用雜肥做底肥, 減少氮肥施用量, 適當對田間雜草進行鏟除工作。也可以通過馬鈴薯與玉米進行輪作套作, 合理布局, 對土地資源、人力資源以及環境氣候資源合理有效利用。及時發現病株, 進行合理的防治工作或拔除工作, 防止病源的繁殖傳播, 并噴灑藥物進行消毒防治。化學殺秧能夠有效阻止病蟲害的傳播, 對作物的錯期播種也能夠有效減少病蟲害發病率。
2品種改良
可以通過對作物品種的改良,增強品種的抗病性,相對于藥物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改良和培育新品種是最經濟有效的預防手段,有效防止原有品種退化現象的出現,通過對生物技術和科學技術的合理結合,培育新品種,減弱病蟲害的發病率。
3嚴格控制病原菌引入原
在馬鈴薯播種前15-20天進行催芽工作,并對催長出來薯芽進行切栽,在切栽過程中挑出病薯爛薯,并對切刀進行消毒處理。在選擇馬鈴薯種植土地資源時,可以選擇土層相對深厚,通透性好,土質肥沃的土地進行種植,有利于馬鈴薯作物的種植,有效提高作物的產量,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率。
4化學防治用妙約
化學防治手段是對晚疫病進行控制的直接有效手段,一旦發現植株有發病狀況立即對其進行化學藥物處理, 根據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化學藥物進行針對性處理,可選用上海升聯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高效殺菌劑--妙約!該產品是霜脲氰和氰霜唑復配的殺菌劑,可有效阻止馬鈴薯晚疫病病菌孢子萌發,具有較高的生物活性,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
使用方法:
農藥部登記作物 |
防治對像 |
制劑用藥量 |
使用方法 |
葡萄 |
霜霉病 |
3000-4000倍 |
噴霧 |
馬鈴薯 |
晚疫病 |
25-33毫升/畝 |
噴霧 |
上海升聯化工有限公司各區域負責人聯系方式:
秦昌海15950278866(廣西 廣東 海南)
王 怡15950349903(山東 山西 內蒙古 河北)
崔長榮13815555913(江西 浙江 福建)
祁中標13912575781(安徽 江蘇 河南)
周少華15895150017(湖南 湖北 重慶 貴州)
朱海東18262360513(云南 四川 新疆)
夏正國13851165446(陜西 甘肅 寧夏)
李赫15084669478(黑龍江 吉林 遼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