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曉丹 來源:全國農技中心、姜堰區農業農村局 日期:2022-04-15
據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全國植保體系和有關科研教學單位專家會商分析,預計2022年全國小麥主要病蟲害總體偏重發生,發生面積8.1億畝次,病害發生4.1億畝次,蟲害發生4.0億畝次,中后期病害和蟲害發生面積分別占全年發生面積的71%和75%。
其中,蚜蟲在黃淮海大部麥區偏重至大發生,赤霉病在長江中下游、江淮和黃淮南部麥區偏重以上流行風險高,條銹病在江漢平原、關中平原、河南南部等局部麥區偏重流行,紋枯病和莖基腐病在黃淮、華北南部和江淮北部麥區偏重發生。
發生趨勢
(一)病害
赤霉病總體偏重發生,預計發生面積9000萬畝,需預防控制面積在2.5億畝次以上。其中,安徽大部、湖北江漢平原、江蘇中北部、河南南部等麥區有偏重以上流行風險,江蘇南部、河南中北部、山東西南部、河北南部、陜西關中、四川盆地等麥區中等流行。小麥揚花初期為第一次藥劑預防適期,長江中下游、江淮以南為4月中旬,江淮北部、黃淮南部為4月中下旬,黃淮北部、華北南部為4月下旬,西北麥區為5月上中旬。
條銹病總體中等發生,預計發生面積3000萬畝。其中,江漢平原、陜西關中、河南南部等局部麥區偏重流行,湖北大部、河南中部、安徽大部、山東西南部、甘肅東南部、寧夏南部、新疆伊犁河谷和四川盆地等麥區中等發生。發生盛期,長江中下游為4月中下旬,黃淮和華北南部為4月中旬至5月中旬,西北麥區為4月下旬至5月中旬。
白粉病總體中等發生,預計發生面積9000萬畝。其中,江蘇中北部和河南中北部的部分麥區偏重發生,西南大部、江淮、黃淮大部、華北中南部、西北東部、新疆伊犁河谷麥區中等發生。發生盛期,西南麥區為4月上旬至5月上旬,江漢和江淮麥區為4月中旬至5月上旬,黃淮麥區為4月中旬至5月中旬,華北和西北麥區為5月份。
紋枯病總體偏重發生,預計發生面積1.2億畝。其中,河南大部、山東西南部、河北南部和安徽大部偏重發生,江淮、黃淮、華北其他大部麥區中等發生。目前江漢、江淮、黃淮麥區已侵莖,華北和西北麥區發生盛期為4月中旬至5月上旬。
莖基腐病在河南西部和北部、山東西南部、河北南部等黃淮和華北麥區偏重發生,發生面積4000萬畝。
其他病害預計發生面積4000萬畝次。其中,葉銹病在各麥區普遍發生,根腐病在黃淮海麥區發生區域大,全蝕病、葉枯病、黑穗病、胞囊線蟲病等病害在部分地區會造成一定危害。
(二)蟲害
蚜蟲總體偏重發生,預計發生面積2.1億畝次。其中,河南、山東、河北、山西等黃淮和華北麥區偏重至大發生,江淮、西南、西北大部麥區中等發生。為害盛期,江淮北部和黃淮麥區為4月下旬至5月中旬,華北和西北麥區為5月上旬至6月上旬。
麥蜘蛛總體中等發生,預計發生面積9000萬畝,主要發生在華北中西部、黃淮西部、西北中東部麥區。
其他蟲害預計發生面積1億畝次。其中,地下害蟲在西北和華北,一代粘蟲在江淮、黃淮西部、湖北西北部,麥莖蜂在西北中西部中等發生;吸漿蟲在河北中南部的局部、土蝗在華北部分麥區會造成一定集中危害。
防治意見
1、防治策略
堅持“預防為主,主動出擊、藥肥混噴、保粒增重”的防治策略。
2、防治時間及次數
堅持兩次防治不動搖。做到“揚花一塊,防治一塊”,第一次用藥在小麥齊穗揚花初期(揚花株率5%,見花打藥),隔5-7天用第二次藥。施藥后3小時內遇雨,應及時補治。后期視天情用好第三次藥。
3、防治配方
防治赤霉病:畝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40-50毫升或480克/升氰烯菌酯.戊唑醇懸浮劑50-60毫升或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懸浮劑30-40毫升+43%戊唑醇懸浮劑20毫升或50%戊唑.百菌清懸浮劑40-50克。
防治白粉病、銹病:畝用40%環丙唑醇懸浮劑20-25毫升或20%三唑酮乳油50-60毫升。
防治粘蟲、蚜蟲:畝用15%噻蟲.高氯氟懸浮劑10-12毫升或2%阿維.吡蟲啉乳油60-75毫升。
再加磷酸二氫鉀25克+蕓苔素內酯10克或葉面肥穗滿多等25-30克(由于前期寒潮、主莖凍害較重,近期低溫冷害,對小麥生長影響較大,穗期使用葉面肥尤其重要,具有明顯養根保葉、增產效果),對水20公斤細噴霧。
4、注意事項
(1)用藥時間是否確當是決定赤霉病防治成敗的關鍵,晴天揚花用藥,如果揚花期多陰雨天氣,應提前至齊穗期用藥。
(2)以上配方輪換使用,赤霉病菌已對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產生抗性,防效差,建議暫停使用。
(3)用足藥量,以戊唑醇復配為主的,每畝戊唑醇純藥量達10克以上。
(4)穗期禁用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容易刺激毒素產生的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5)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避免污染蠶桑和蜜源地,確保蠶桑和蜜蜂安全。
(6)用足水量(每畝用水量:植保機不少于30斤水;無人機高度不超過1.5米,水量不少于3斤),禁止粗噴霧,應避開早晨露水和小麥揚花高峰時間用藥,防止影響防效或產生藥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