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曉丹 來源:北方蔬菜報,賈令鵬 日期:2022-01-07
前段時間,山東省濰坊市壽光稻田鎮劉師傅反映,番茄細菌性潰瘍病發生嚴重。據了解,劉師傅十分勤快,每天早晨去大棚,拉起保溫被后,就進行番茄的整枝打杈工作。此時正是棚內濕度最大,甚至植株莖稈及葉片表面還掛著露珠,整枝打杈后,傷口還會流出汁液。而高濕和傷口正是細菌性病害高發的兩大因素。
細菌性潰瘍病表現
癥狀分析
葉片:發病初期植株部分葉片的小葉出現暗綠色青枯,就像開水燙了一樣,主要發生在中下部葉片,這一點區別于青枯病,番茄青枯病一般植株頂部葉片先萎蔫。植株頂部葉片變黃白色,后期嚴重時萎蔫干枯。
莖稈:初期莖稈上出現白色凸起,發展到后期植株莖稈內部變色中空。
果實:植株果實上有時會出現“鳥眼斑”,果面白色稍微隆起,病斑中間變褐。但生產中發現果實染病和莖葉染病沒有必然的聯系,很多時候果實發病時莖葉正常,通常是整株的部分果實發病。
根系:細菌性潰瘍病一般情況下根系正常,因此有時出現植株上部枯死但下部發出的枝杈正常的情況,這也是區別于青枯病的一個方面。
病因分析
高濕環境:細菌性潰瘍病的發生主要是病菌通過傷口或植株的自然孔口侵染引起的,在這一過程中高濕環境是最重要的條件。冬季連陰天多,棚內通風不良濕度大是發病多的主要原因。有些菜農采取不當的管理,如定植后澆水次數勤、澆大量水,這些操作進一步加重了病害的發生。
植株徒長:莖葉含水量大,植株抗性差易被感染是生產中細菌性潰瘍病發生的另一重要因素。很多菜農在種植過程中要求番茄感官上的“健壯”,采取大水大肥、放高溫的管理方法,催生出了一些“虛胖”的植株,這些植株更易染病。
防治建議
降低棚內濕度:勤通風,增加通風時間,及時排出棚中濕氣;澆小水,特別是緩苗后的一段時間,適當控水蹲苗;合理密植,適當控旺增加棚中通透度。
培養健壯植株:緩苗后,控水控溫,適當蹲苗;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矮壯素等控旺,增加莖稈硬度和葉片厚度提高植株抵抗力。
及時噴藥:近期發生的細菌性潰瘍大部分是后期植株地上部侵染引起的,我們可以通過提前噴施細菌性藥劑(如:中生菌素、氫氧化銅、噻唑鋅等)的方式來防治,特別是澆水前、陰雨天前是噴藥的關鍵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