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曉丹 來源:蔬菜衛士、北方蔬菜報 日期:2021-11-03
對于冬春季節黃瓜栽培,受低溫寡照條件影響,流膠病常發。造成黃瓜流膠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細菌病害:黃瓜細菌性流膠病
真菌病害:黃瓜菌核病、黃瓜灰霉病、黃瓜蔓枯病、黃瓜黑星病等
生理性病害:晝夜溫差大,黃瓜有傷口時,容易產生流膠;點花藥濃度過大或藥液殘留過多也會導致流膠。
今天小編就詳細給大家介紹一下流膠病的綜合防控。
細菌性流膠病
該病可危害黃瓜葉片、莖稈和果實。葉片上形成不規則病斑,病斑周圍有黃色暈圈,隨著病情發展,從病斑處開始腐爛、穿孔。莖稈發病,病部初呈水漬狀,濕度大時有白色菌膿流出。果實發病在表面流出白色或黃褐色膿狀物,隨著病情發展,瓜條腐爛。
黃瓜菌核病
菌核病能夠侵染黃瓜果實,葉片、莖蔓等,其中果實感病時,多從殘花部位開始發病,初呈水漬狀褐色腐敗,很快長出白色菌絲,條件適宜時,會有膠狀物質流出。
黃瓜灰霉病
灰霉病是黃瓜上一種常發病害,多從殘花及腐敗地方開始侵染,危害瓜條時,殘花上會產生灰褐色的霉層,條件適宜時,會流出膠狀物呈白色小米粒狀,圍繞瓜頂一周。
黃瓜蔓枯病
葉片感病初期表現為水漬狀病斑,而后病斑逐漸擴大,變為淺褐色,病斑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多從葉緣呈V形向內蔓延,衰老的下部葉片易感病,病斑上密生小黑點。
瓜蔓感病,多發生在莖基分枝或近節處,病部首先出現灰褐色不規則形病斑,后病斑縱向蔓延,后期病部密生小黑點,有時還溢出琥珀色膠狀物,病重后瓜蔓皺縮縱裂成亂麻狀。高濕及晝夜溫差大引起的結露等有利于蔓枯病發生。
蘸花引起的流膠
由于蘸花藥過多導致的黃瓜果實流膠,一般沒有規律,膠體初呈白色,后變為紅褐色或黑褐色,且出現膠體的果實不腐爛,會出現彎瓜現象,葉片、莖稈也看不到病斑的出現。
主要是與蘸花藥有關,點花藥濃度過大或藥液殘留過多,從而刺激瓜條產生膠體。
針對上面這些流膠現象應該怎么防控?
1、選用抗病品種
因不同品種抗病性差異明顯,選擇抗病品種很重要。
2、種子消毒
針對細菌性病害,可以溫湯浸種:種子要晾曬2天,并預浸30分鐘,再把黃瓜與砧木種子放入恒溫55℃熱水中并不停攪拌,持續15~20分鐘,再一直攪拌至水溫降到25℃,反復搓洗干凈。
也可以用0.5%次氯酸鈉浸泡種子20分鐘,洗凈后再播種。
3、增溫降濕
黃瓜“流膠病”的發生直接與溫度有關,低溫高濕特別容易發病,注意控制棚內的濕度,避免空氣濕度過高??梢栽诓僮餍袖佋O稻草或者秸稈。
4、農事操作多注意
盡量避免在清晨葉片濕度較大,露水較多的時候進行整枝打杈、果實采摘等農事操作,防止病原菌跟隨操作人員或操作工具傳播;要選擇晴天進行,此時棚內溫度較高,空氣較干燥,有利于傷口很快形成愈傷組織,縮短適宜病原菌侵染的時間,阻擋病原菌入侵。零星發病時盡快拔除中心病株,并帶出棚外銷毀。
5、藥劑防治
■針對黃瓜細菌性流膠病:可使用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800倍液 +33.5% 喹啉銅懸浮劑750倍液,灌根或噴霧,做到邊去葉片邊噴藥,預防病菌從傷口侵染。
或者用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春雷霉素水劑500倍液,或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噴霧時盡可能均勻噴到葉片的正、背面。
■針對黃瓜菌核病及灰霉?。?/STRONG>
方案1:施佳樂(40%嘧霉胺懸浮劑)20毫升+露娜森(43%氟菌.肟菌酯懸浮劑)5毫升,加上幾滴適樂時(25g/L咯菌腈懸浮種衣劑),兌水20千克,進行噴施就能比較好的進行防治。
方案2:該病在濕度大、溫度低等環境條件下易發生,所以預防時盡可能提高棚內溫度和降低田間濕度,同時噴施一些防治灰霉病的藥劑。
如果噴藥防治效果不好,可以使用卉友(50%咯菌腈可濕性粉劑)+多抗霉素進行蘸花使用,如果需要有顏色標識,可以添加一點適樂時(25g/L咯菌腈懸浮種衣劑),這樣防治效果比較好。
■針對黃瓜蔓枯病:藥劑可以選用250克/升嘧菌酯懸浮劑、30%苯甲.咪鮮胺懸浮劑等。
■針對蘸花藥引起的黃瓜果實流膠:首先要降低點蘸花藥濃度過大或替換蘸花藥;其次蘸花細節要注意,在為黃瓜蘸花時把握“快慢結合”的原則,即雌花浸入蘸花藥的時間要快,一蘸即可,當雌花從蘸花藥內拿出后,不要急于去蘸下一個,而應彈一下雌花或用蘸花藥瓶的瓶口把粘在雌花上的藥滴“回收”到瓶中,避免更多的藥液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