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曉丹 來源:中國蔬菜,王惟萍等 日期:2021-08-20
辣椒細菌性瘡痂病,又名辣椒細菌性斑點病或辣椒皰病,是辣椒上重要的細菌病害。該病多在7-8月高溫多雨季節發生,尤其是暴雨過后,發病更為嚴重。
發病癥狀
辣椒細菌性瘡痂病發生在幼苗、葉片、葉柄、莖、果實和果柄等部位,尤其在葉片上發生普遍。
成株期葉片發病,初期呈水漬狀黃綠色的小斑點,后擴大變成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暗褐色且稍隆起、中部顏色較淡稍凹陷、表皮粗糙的瘡痂狀病斑。
有的在葉片上表現出褐色不規則形病斑,病斑邊緣隆起,連在一起,病斑周圍大片呈黃褐色;有的葉片上的病斑多且小,近圓形,邊緣黑褐色,中間黃褐色;
有的沿著葉緣發病,在葉片邊緣呈黃褐色和暗褐色的連片病斑,植株受害加重。受害重的葉片,葉緣、葉尖常變黃干枯、嚴重時破裂穿孔,甚至整片葉變黃干枯,最后脫落;
若病斑沿葉脈發生時,常使葉片畸形;當病原菌侵染生長點時,使新生葉變褐萎蔫,干枯死亡。
莖稈發病初生水漬狀不規則的條斑,后木栓化隆起,縱裂呈潰瘍狀瘡痂斑。葉柄和果柄上的病斑,大體與莖上病斑相似。
果實上初生黑色或褐色隆起的小點,或為一種具有狹窄水漬狀邊緣的泡疹,逐漸擴大,成為隆起的圓形或長圓形的黑色瘡痂斑。病斑邊緣有裂口,開始時并有水漬狀暈環,潮濕時瘡痂中間有菌液溢出,干后成一層發亮的薄膜。
發生規律
辣椒細菌性瘡痂病是種傳病害,種子帶菌率很高。病原細菌隨著風、雨水飛濺、農事操作及昆蟲活動等在田間進行輾轉傳播。
病原菌可以隨病株殘體在土壤中長時間存活,雖然有的農戶將感病植株清除,但是將其堆積在田地周圍,病原菌仍可以隨著雨水沖刷傳播并殘存在土壤中。
該病多發于高溫多雨的季節,雨季的到來,大風大雨及大霧結露都容易造成田間病害大流行。只要田間最初有10%的植株發病,其菌量就足夠使整塊田發病。
防治技術
1農業防治
❶ 實行輪作,與非茄科蔬菜輪作2~3年,結合深耕,促使病殘體腐爛分解,加速細菌死亡。
❷ 石灰氮對土壤進行消毒,覆蓋地膜,同時高溫悶棚,殺死土壤中的病原菌。
❸ 病株和雜草及時清除到田塊外燒毀,而非堆積在田塊邊,避免雨水和灌溉水沖刷后的再次污染。
❹ 采取高畦栽培、膜下灌水等方法,避免辣椒底部葉片與水直接接觸,減少雨水和灌溉水飛濺的傳播。雨季注意排水,濕度過大時避免進行農事操作。
❺ 種植密度要合適,及時整枝,避免種植過密及生長過旺使枝條和葉片頻繁摩擦產生物理傷口,防止細菌通過傷口傳播。
❻ 農田露水下去后再進行農事操作,操作完畢要對農事操作人員的衣服、鞋子和農具等進行清洗消毒,防止將病原菌帶入無病田塊。
2種子消毒
做好種子消毒工作,用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浸種30分鐘,取出冷水沖洗后催芽播種,可以有效地消除種子表面攜帶的病原菌。
3藥劑防治
辣椒細菌性瘡痂病傳播很快,前期預防工作尤為重要,注意在發病前和發病初期施藥預防。可以用46%氫氧化銅水分散粒劑和20%錳鋅.拌種靈可濕性粉劑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