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曉丹 來源:山東省農業農村廳、中央氣象臺、寧夏農技推廣總站、大眾報業、每天農資等 日期:2021-07-21
寧夏全區粘蟲發生面積165.11萬畝,明顯高于去年同期。部分地區已達到玉米田10頭/百株的防治指標。
山東省魯中和魯西北局部地塊有高密度危害風險,三代粘蟲發生面積約 440 萬畝。
云南省麗江市今年累計發生草地貪夜蛾90002.7畝次,與2020年同期相比,發生面積增加62142.7畝次,危害程度略重。
……
據全國農技中心監測,6月下旬以來,草地貪夜蛾擴散速度加快,幼蟲發生范圍北擴明顯,東線北界已至河南鹿邑。截至7月7日,全國19省份868個縣市發生草地貪夜蛾1113萬畝,發生面積較去年同期增加19%。此外,蟲情監測目前山西、陜西、甘肅、寧夏、內蒙古、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等地田間已出現點、片狀高密度二代粘蟲幼蟲。預計8月上中旬,內蒙古東部、東北地區西部和華北等地三代粘蟲發生的氣象風險較高。
近期陰雨及強對流天氣頻繁,有利于草地貪夜蛾快速北遷,對秋季農作物生產構成重大威脅。為切實做好監測防控工作,確保秋糧生產安全,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已發布關于加強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工作的通知。
一、全面調查,強化監測預警
要加大監測調查力度,特別是加密南部與江蘇、河南、安徽省份毗鄰市縣及半島南部沿海市縣監測網點設置和調查頻次。全面啟用誘捕器、誘蟲燈、高空燈等監測設備,及時觀察誘捕動態。承擔“黃淮海阻截帶”任務的縣(市、區),要加快布防,按照農業農村部有關要求開展布控阻截,最大限度壓低蟲源基數。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適時開展拉網式大田普查,必要時實行網格化監測,全面摸清蟲情動態,準確研判發生態勢,及時發布預報警報。積極發動種植大戶、合作社、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等社會力量,協助農技人員做好普查,力爭做到“縣不漏鄉、鄉不漏村、村不漏田”。
二、積極籌備,做好應急防控
要提前制定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結合實際,細化防控措施。用好各級財政生產救災資金,做好應急物資儲備,加大政府購買統防統治力度,大力推廣玉米“一防雙減”技術,統籌做好秋季重大病蟲防控。貫徹落實《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強化重大病蟲“政府主導、屬地負責”的責任落實,充分發揮農業重大病蟲害防控領導(指揮)機構職能作用,加強組織發動,大力推行聯防聯控、統防統治和群防群治,重點做好遷入代成蟲的理化誘控和三齡前幼蟲的藥劑防治。
2021年7月以來,北方農區大部平均氣溫為20~28℃,內蒙古中東部、東北地區西部、華北大部、黃淮北部、西北地區東南部等地降水日數普遍有5~10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3~5天,降水量有50~25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2倍;與2012年同期相比,上述地區降水量與降水日數也均偏多,水分條件非常利于粘蟲發生發展和擴散為害。
預計7月16日至8月15日,西北地區中北部和東南部、內蒙古中東部、東北地區西部、華北、黃淮等地多降雨,其中內蒙古中東部、華北大部、黃淮西北部、東北地區西部部分地區偏多2~5成,加之上述大部地區氣溫正常或偏高1~2℃,適溫、多雨、潮濕的氣象條件非常有利于粘蟲的繁殖為害,同時降水過程適宜粘蟲遷飛降落和發生發展。建議各地要密切監測蟲情發展,如出現高密度點片,避開中午晴熱高溫時段和大風天氣及時開展防治。
草地貪夜蛾與粘蟲的危害
草地貪夜蛾因為飛得快、繁殖快、而且食量大,對作物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危害。草地貪夜蛾主要是幼蟲危害,會吃食玉米、水稻、甘蔗、花生等多種作物,尤其喜歡啃食玉米葉片,受害的玉米一般減產20%-30%,嚴重時可造成絕收。
粘蟲也是以幼蟲食葉為主,主要危害玉米、棉花、大豆、水稻、蔬菜等104種以上作物。大發生時可將作物葉片全部食光,造成嚴重損失。
草地貪夜蛾VS粘蟲,如何區分?
草地貪夜蛾有“頭稱八萬,尾叫四筒”的俗稱,是因為它的頭部有個Y型紋,尾部有四個大黑點,很像麻將中的“八萬和四筒”。
而粘蟲身上有五條背線,所以又叫五色蟲。
防治措施
對于草地貪夜蛾和粘蟲,建議大家使用化學藥劑加生物類藥劑進行防治,例如:利用甲維鹽的速效性,白僵菌的長效性,虱螨脲的殺卵功能,來進行緊急防控。或者用蟲螨腈的速效性加印楝素的驅避性,加虱螨脲的殺卵性能,控制害蟲爆發時的危害。
另外,建議大家使用誘殺的方式防治二代粘蟲,比如:用糖、醋、麥麩和敵百蟲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