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曉丹 來源:191農資人,作者:馬增兵 日期:2021-05-31
一、生產中常遇問題
引發化瓜的因素很多,一切不適宜的生長環境;不正確的管理方法都會引發其化瓜的表現。如溫度過高、水肥過大、秧苗徒長、花芽得不到充足的養分使其分化受阻等,都會是誘發和引發化瓜的。干旱缺水、光照不足也會造成其花芽的分化不良從而引發化瓜;在黃瓜的生長期營養生長過旺,抑制其的生長生殖,養份集中莖葉上也會誘發化瓜;缺肥缺氮過多也會造成化瓜等。加強苗期和生長期的跟蹤管理,應癥施用是有效避免和減少化瓜形成方法。
黃瓜大棚熱害是因溫度過高致使葉片受傷或致死的稱為熱害。大棚溫度一般在48攝氏度以上,短時間內使瓜體附近小葉萎蔫,葉緣變黑。若時間再長不及時通風降溫,則整株萎蔫,如沸水澆燙一般。綜合分析產生熱害的因素:多集中在陰天或多云天氣,因上午氣溫不高,忽略大棚的通風散熱,午時日照充足即會造成瞬時溫度驟升而發生熱害。
一種為瓜條彎曲是機械因素和生理因素誘發的。當然機械因素是由于瓜體生長時受外部環境的擠壓生長受阻而形成的,只要人為干預即可預防;生理因素:一是因為受粉不良或不均勻造成的;二是營養不良造成的(植株較弱時結瓜較多至瓜條內營養供給不充分,至瓜體養份不均而導致);三是光照過強、溫度過高、水份缺失造成的;根據上述因素對照改良。
另一種為尖嘴瓜、大肚瓜、細腰瓜其引發的原因會是:營養和生長環境不適宜,雌花發育不完全,未受精或受精不完全;土壤干燥、鹽類濃度高使其吸收水份不足,光合作用降低;或受各類傷害而產生等;針對各類因素引誘發生的畸形瓜對癥改良。
苗期及成株期均可發生。主要危害葉片、莖、卷須、花梗等。成株表現為:下部葉片始逐漸向上蔓延。初起葉片正面發生水漬狀淡綠色或黃色小斑點,并漸漸擴大由黃變褐。葉片背面病斑處生有灰色霉層。若遇潮濕環境霉層變厚,并呈黑色。嚴重時病斑連接成片,全株枯亡。
應對措施:選用抗性好的品種;栽培壯苗,提高幼苗的抗性;適當降低棚內溫濕度,注重透性;高溫悶棚防治;養份防治:尿素0.25公斤、糖0.5公斤、水50公斤制液,5天/次連噴4至5次,于早晨噴防于瓜葉背面;亦可進行藥物防治;做好茬前茬后的清地清棚工作。
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莖蔓和葉柄,一般不直接危害瓜體。其形態類同于霜霉病,可與霜霉病兼防兼治。
黃瓜整個生長期整株都可受害的病種。其發病從近于地面的基部開始,先呈水漬狀暗綠色,病部軟化縊縮,株體上部葉片逐漸萎蔫下垂,后全株枯亡。防治方法等同霜霉病。
應對措施:選用抗枯萎病品種;實行與非瓜類作物3年及以上的輪作;在無病株、無病地塊留種,嚴防帶菌種子;注重育苗質量;地塊土壤消毒;適度控水控肥;藥劑防治。
應對措施:等同枯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