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曉丹 來源:農業助手 日期:2021-04-16
近年來,良種雜柑擴種很快,而像沃柑、茂谷柑、愛媛38等本就對褐斑病高感,這也使得該病呈現出愈演愈烈之態。
褐斑病,能放毒
柑橘褐斑病病原菌菌落和分生孢子形態特征
資料來源:《福建省柑橘褐斑病菌的分離、鑒定和系統進化分析 | 李亞》
柑橘褐斑病病原菌為鏈格孢屬真菌,具體來說是交鏈格孢菌橘致病型,在侵入樹體后,可產生寄主專化性毒素--ACT。
褐斑病葉--典型的尾須狀的病斑
圖片來源:盧文彝老師
ACT毒素的主要作用位點是敏感宿主的細胞質膜,在毒素釋放1小時后,葉片電解質流失明顯,導致質膜凹陷,當毒素累積到一定濃度后,開始內侵,使葉脈壞死,因毒素會沿著葉脈擴散,田間常見尾須狀的病斑。
上春梢,毀幼果
4月開始,柑橘褐斑病開始進入高發期。
一方面,此期氣溫趨于穩定,陰雨天又偏多,在降雨或相對濕度驟變時,孢子隨空氣傳播;一旦孢子釋放,可通過風力傳播,在氣溫20℃左右、葉片濕潤的條件下,僅需6小時就能完成感病。
另一方面,已展葉,但尚未革質化的春梢屬于敏感組織,最易被褐斑病侵染。樹勢過旺或過弱均會影響當前春梢老熟程度,而這類葉一旦發病,病斑會迅速擴展,且極易脫落,重發病果園,當年春梢葉片可全部落光,只剩下上一年梢上的少數葉片。
病果即便是未落,后續也會在膨果期時,果面浮現出灰白色木栓化微隆起的痘瘡狀病斑,之后提前轉色,果面受損,風味欠佳。
關鍵期,抓緊防
以護梢保果為主線。
一來,是對于春梢老熟程度低的,抓緊噴磷鉀源庫促熟,縮短高感期,并完成向功能葉片的轉化,減少生理落果的發生。
二來,是在謝花后抓緊用藥保護,可選擇代森錳鋅、氟腚胺、啶酰菌胺、異菌脲、腐霉利、贏極(75%肟菌.戊唑醇干懸浮劑)等,若幼果轉綠慢的,應避免用三唑類藥劑,恐影響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