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曉丹 來源:191農資人,作者:魯緒才 日期:2021-04-14
俗話說“有收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在豆角生長過程中,水分是各種營養物質和能量的運輸載體,根據豆角不同生長階段對水分的需求特點,及時充分的進行灌水是豆角獲得高產高效栽培的基礎,在水分管理上要避開3個誤區:
1、過量給水
豆角根系好氣性強,對土壤通透性要求較高,如果因持續降雨或給水過量造成田間積水,會導致土壤供氧不足并使根系呼吸作用受到抑制,根系吸收水分和土壤養分的能力隨之變差,持續淹水超過兩天就會出現葉片萎蔫,直至發黃脫落并引起死棵。
應對措施:
①栽培田選址要地勢高燥、排灌方便,確保旱時能澆澇時能排;
②在水分管理過程中要考慮土質的砂黏特性。
砂性較強的土壤保水性差但透氣性好,單次灌水量可適當加大;
黏性較強的土壤保水性較好但透氣性差,單次給水量要適當減少,并在表層土壤干爽后及時中耕松土以提高土壤透氣性。
2、盛花期澆水
盛花期是豆角生長過程中的水分敏感期,土壤太過干旱容易引起落花落莢;土壤濕度偏高,容易導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質分配給莖葉生長過多,而花蕾和幼莢營養供給不足造成落花落莢,同時濕度太大容易引起授粉不良,造成莢果發育質量差甚至落花落莢,從而影響產量和品質的形成。
應對措施:
豆角澆水的原則是“澆莢不澆花”,豆角盛花期要盡量避免澆水,豆角根系耐旱能力較強,在開花期只要土壤不是太干旱就不需要澆水,盛花期過后的大約一周左右再澆水較為適宜。如果土壤過干旱,中午出現較明顯的葉片萎蔫,可以過一遍跑馬水,但不能長時間灌溉。
3、結莢期供水量不足
進入結莢期后,產量開始快速形成,這時進入豆角生長的需水關鍵期,如果水分供應不及時不充分,豆莢的生長速度減緩,并且風味及外觀品質也會變差,加強這一階段的水分管理,對豆角高產高效栽培有重要意義。
應對措施:
根據土壤的保水性能,每7-10天澆一水為宜,如果是露天栽培,要根據天然降水狀況靈活調整。同時要注意在這一階段灌水要與追肥相結合,生產上一般采取高鉀型復合肥和平衡肥交替施用的辦法來確保養分充分和均衡供應,根據基礎肥力狀況,每次追肥料量約為5-1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