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左彬彬 來源:全國農技推廣 日期:2021-04-08
按照《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要求,2020年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全國100個抗藥性監測點對稻飛虱、水稻二化螟、麥蚜、小麥赤霉病、煙粉虱、稻(麥)田雜草等24種重大病蟲草抗藥性進行了監測,組織專家會商后,形成《2020年全國農業有害生物抗藥性監測報告》。本文僅摘取“棉花害蟲的抗藥性狀況”相關內容。
棉鈴蟲
監測結果
對擬除蟲菊酯類藥劑抗性
華北棉區棉鈴蟲種群對擬除蟲菊酯類藥劑高效氯氟氰菊酯處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數113~342倍),長江流域棉區棉鈴蟲種群處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數8.9~16倍)。與2019年監測結果相比,棉鈴蟲對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倍數總體變化不大。
對有機磷類藥劑抗性
華北棉區棉鈴蟲種群對有機磷類藥劑辛硫磷處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數29~68倍),長江流域棉區棉鈴蟲種群處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數3.2~5.1倍)。與2019年監測結果相比,棉鈴蟲對辛硫磷抗性倍數總體變化不大。
對大環內酯類藥劑抗性
華北棉區、長江流域棉區棉鈴蟲種群對大環內酯類藥劑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處于敏感狀態(抗性倍數1.0~4.8倍)。與2019年監測結果相比,棉鈴蟲對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抗性倍數總體變化不大。
對氯蟲苯甲酰胺和茚蟲威抗性
華北棉區棉鈴蟲種群對雙酰胺類藥劑氯蟲苯甲酰胺處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數5.5~72倍),對茚蟲威處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數8.1~56倍)。與2019年監測結果相比,棉鈴蟲對氯蟲苯甲酰胺、茚蟲威抗性倍數總體變化不大。
對策建議
根據抗藥性監測結果,應重點在華北棉區開展棉鈴蟲抗藥性治理,在高水平抗性地區停止使用擬除蟲菊酯類藥劑,限制有機磷類、雙酰胺類、大環內酯類等藥劑使用次數(每季棉花生長期使用1次),交替輪換使用多殺霉素、茚蟲威等不同作用機理藥劑,延緩抗藥性發展。
棉蚜
監測結果
目前監測地區棉蚜種群對擬除蟲菊酯類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新煙堿類吡蟲啉,氨基甲酸酯類丁硫克百威等藥劑均處于高水平抗性(對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倍數大于10000倍、對溴氰菊酯抗性倍數大于4545倍、對吡蟲啉抗性倍數200~14000倍、對丁硫克百威抗性倍數174~1400倍);對氟啶蟲胺腈處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數8.6~45倍)。與2019年監測結果相比,棉蚜對以上藥劑抗性倍數總體變化不大。
對策建議
鑒于棉蚜已成為抗藥性嚴重和難以治理的害蟲之一,在農業生產中采用綜合抗性管理措施的基礎上,科學使用殺蟲劑防治棉蚜,停止使用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丁硫克百威、吡蟲啉等藥劑,輪換使用雙丙環蟲酯等不同作用機理藥劑或藥劑組合防治棉蚜,延緩抗藥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