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李曉丹 來源:東方城鄉報 日期:2021-04-02
秸稈、樹枝等農林廢棄物加工后制成可為菌菇成長提供養分的菌包,廢棄菌包經過經過處理制成有機肥,用于綠色農業生產。
寶山區羅店鎮通過這樣的方法,實現農業生產綠色生態循環全過程。未來,隨著羅店鎮綠色生態循環農業基地運力的不斷提升,將進一步提高周邊蔬果生產合作社生產廢棄物的利用率,實現鎮域內農林廢棄物全循環。
在寶山羅店鎮永大菌業內,秸稈、樹枝等農林廢棄物預粉碎后,添加一定比例的麩皮、豆腐渣等輔料,攪拌混合再經機器裝袋便制成了可為菌菇成長提供養分的菌包,高溫滅菌后注入菌種就能送去生產基地生態出菇。
而出菇完成后的廢棄菌包則經過去袋打散后,與菜皮、豆渣等其他農業廢棄物按比例混合,經過30天曝氣發酵,制成有機肥,用于鎮域內的綠色農業生產。
這是寶山區羅店鎮的綠色生態循環全過程。通過這樣的方法,寶山區的水稻秸稈離田利用率達到68%,羅店鎮漢康豆腐生產中產生的豆渣廢棄物利用率達到60%以上,各個蔬果合作社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菜葉、雜草、廢果品等也提高了利用率,其中基地所在地御源農業專業合作社,2020年廢棄物利用率已實現100%。
未來,隨著羅店鎮綠色生態循環農業基地運力的不斷提升,將進一步提高周邊蔬果生產合作社生產廢棄物的利用率,實現鎮域內農林廢棄物全循環。
“點草成金” 廢棄物內長菌菇
60%秸稈、15%豆腐渣混合一定比例的木屑、麩皮或者米糠,這是姬菇生產所需要的養分。在永大菌業的寶山基地,姬菇是主要生產品種,占基地菌菇生產總量的60%,永大菌業每年要制成近千萬袋姬菇菌包,運往周邊菇農生態出菇。通過對農林廢棄物的有效利用,則能大大降低生產成本,為農戶爭取更多利潤空間。
“食用菌的本質是消耗廢棄物,我們在生產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就地取材,以消耗本地農林廢棄物為主。”永大菌業負責人黃國標告訴記者,近年來,永大菌業一直在嘗試提高秸稈在菌菇包中的使用比例,同時,針對周邊漢康豆腐生產企業的豆渣處理需求,永大菌業通過反復試驗也已成功探索出了豆渣加入菌菇包的合適比例。
曝氣發酵 廢棄物在田間循環
菌包出菇完成后,廢棄菌包渣并非毫無利用價值,預處理后還田能夠疏松土質、為土壤提供養分。黃國標一直在考慮,是否可以在菌菇生產末端建設發酵倉,進一步提高菌渣的利用率,制成有機肥,將循環產業進行到底。
如今,羅店鎮投入資金180萬元,在上海御源農業專業合作社建設了綠色生態循環農業基地,并于去年正式運營。不僅合作社蔬菜生產中產生的廢棄物得以利用,永大的廢棄菌包渣、漢康的廢棄豆腐渣也相繼派上了用場。
基地以45噸廢棄菜皮、雜草、廢果品等農業生產廢棄物、10噸豆渣、10噸菌包渣的比例,將這些廢棄物混合成為含水量60%左右的混合體,堆放至發酵槽,通過覆膜、變頻打氣的曝氣發酵法,經過30天等待,便能制成有機肥。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廢棄物的堆放區域并不會產生太多異味,生產過程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原來,曝氣式發酵技術,是通過納米氣流膜與生物發酵相結合的方式生產有機肥。其中,納米氣流膜覆蓋能夠為堆肥制造一個不受外界氣候影響的“氣候箱”,鎖住氨氮,隔絕氣味,同時提高肥料品質。